[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快速行人再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37806.3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9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潘志松;焦珊珊;白玮;唐斯琪;李云波;陈坤峰;王家宝;施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0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神经网络 快速 行人 识别 方法 | ||
1.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快速行人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待查行人图片与图片库输入至训练好的模型中;
通过模型分别提取待查行人图片与图片库中所有图片的哈希特征;
计算待查行人图片与图片库中所有图片哈希特征的汉明距离;
根据汉明距离得出识别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快速行人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模型的训练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预处理后的图像输入网络模型;
通过网络模型提取多分辨率特征;
将多分辨率特征进行融合得到高维特征;
将高维特征转化为哈希特征;
将哈希特征与对应图像的标签进行训练得到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快速行人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图像预处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图像分成若干组,每组图片的数量为P×K张;
其中P表示行人ID数量,K表示每个ID的图片数量;
每组中选择若干图片作为样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快速行人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包括原样本、正样本和负样本;所述原样本为原始ID图片,所述正样本为与原样本有相同ID的其他图片,所述负样本为与原样本不同ID的其他图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快速行人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网络模型提取多分辨率特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图像输入网络模型;
网络模型通过交错卷积得到多个相同语义级别不同分辨率的特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快速行人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多分辨率特征进行融合得到高维特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卷积层将多个不同分辨率的特征通道数提高到相同数值;
通过全局池化层将多个不同分辨率的特征转化为相同大小;
通过数学公式将多个特征进行融合得到高维特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快速行人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高维特征转化为哈希特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高维特征分两路进行监督学习;
通过两路的互相促进得到哈希特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快速行人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高维特征分两路进行监督学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其中一路的高维特征通过损失函数监督学习;
将另一路的高维特征降维,得到哈希特征所需的比特长度,再通过tanh函数产生近似的哈希特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快速行人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汉明距离得出识别结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汉明距离进行相似度排序;
将汉明距离与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
若小于阈值则输出图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780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政排涝用节能型溢流控制机构
- 下一篇:一种清洁用煤资源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