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菇芋头的轮作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37273.9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4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林金盛;陈余红;马林;蒋宁;侯立娟;李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G18/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安曼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菇 芋头 轮作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菇芋头的轮作种植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香菇采摘结束后,及时去除大棚地上的香菇废菌棒及杂物,深耕后开棚通风晾晒;将香菇废菌棒破碎至颗粒状,均匀喷洒50%嘧菌酯悬浮剂稀释液,调节香菇废菌棒颗粒含水量并盖上薄膜焖制,焖制结束后将香菇废菌棒颗粒均匀施撒于田中;芋头播种前7d,每亩加施含镁复合肥100kg、翻拌均匀,整垄带沟。本发明通过香菇芋头轮作种植可充分利用土壤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香菇芋头轮作时,香菇收获后,对香菇废菌棒颗粒用50%嘧菌酯悬浮剂进行焖制处理,作为有机肥料施撒于田中,能有效抑制病害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作种植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香菇芋头的轮作种植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香菇是起源于我国的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年产量第一的珍贵食用菌。香菇栽培目前没有成熟的工厂化周年栽培,全国各地多采用农事栽培,需要塑料大棚、简易草棚等设施来调温、避雨、保湿。目前香菇栽培多采用“一年一栽”的种植模式,即香菇接种后在库房等设施集中养菌,养菌期从7月至11月,种植期从11月上旬开始进大棚种植至4月中下旬结束采摘的模式进行,大棚种植和设施养菌在不同区域进行,种植大棚采摘结束后闲置,闲置期从5月至11月,约180d,对种植大棚内光、温和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
芋头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多作为一年收获的粮菜兼用作物。芋头最早产于中国、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半岛等炎热潮湿的沼泽地带,目前在全球各地广为栽培,性喜温暖潮湿的气候,不耐旱,较耐阴。我国的芋头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分布在珠江、长江及淮河流域。因芋头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近年来需求量逐年增加,规模化和设施化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但芋头不耐连作,连作障碍正成为限制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香菇芋头的轮作种植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香菇芋头的轮作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香菇采摘结束后,及时去除大棚地上的香菇废菌棒及杂物,深耕后开棚通风晾晒;
步骤2:将香菇废菌棒破碎至颗粒状,均匀喷洒1500倍的50%嘧菌酯悬浮剂稀释液,调节香菇废菌棒颗粒含水量并盖上薄膜焖制,焖制结束后将香菇废菌棒颗粒均匀施撒于田中,每亩施3000kg;
步骤3:芋头播种前7d,每亩加施含镁复合肥100kg、翻拌均匀,整垄带沟;
步骤4:芋头种植期间,控制棚内的温度在10~30℃;
步骤5:芋头种植期间,根据芋头不同生长期,利用香菇大棚的原有加湿设施来调节土壤湿度以适应芋头生长要求,直至芋头成熟采收。
优选的,在步骤1中,深耕深度为30~40cm,开棚通风晾晒时间为7~15d。
优选的,在步骤2中,将香菇废菌棒破碎至直径小于2cm。
优选的,在步骤2中,喷洒1500倍的50%嘧菌酯悬浮剂稀释液,调节香菇废菌棒颗粒含水量在60%。
优选的,在步骤2中,盖上薄膜焖制时间为48~56h。
优选的,在步骤3中,每个香菇棚整成2垄1沟,每垄种植3~4行,行距35~45cm,株距30~40cm。
优选的,在步骤4中,当早晚温度低于10℃时,闭棚升温,当白d温度高于30℃,开棚通风,并利用香菇大棚内的原有加湿设施喷淋降温。
优选的,在步骤5中,芋头采收结束后,清理大棚内杂物,开棚暴晒,修葺大棚设施,平整土地并在土壤表面洒少量石灰后种植香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72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