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电动汽车用户的驾驶习惯识别与充电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36780.0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97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兆华;邹朋宇;张斌;李通;王博;乙艺;刘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40/09 | 分类号: | B60W40/09;B60W40/00;B60W50/14;G06F16/215;G06F16/24;H02J7/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张玺 |
地址: | 10008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电动汽车 用户 驾驶 习惯 识别 充电 管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电动汽车用户的驾驶习惯识别与充电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数据采集模块采集ECU模块中的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过滤,分层;S2:将分层后的数据进行准确性、完备性、一致性的判断,满足要求后,按照不同的分层进行权重分配;S3:驾驶习惯数据通过中央处理器模块与正常驾驶习惯模型库中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获得电动汽车用户的驾驶习惯结论,发送给车载智能终端;S4:通过驾驶习惯数据与电动汽车电能的实时消耗进行对比,提醒用户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本发明数据准确,有利于准确的获得驾驶习惯数据;有利于用户改变以及正确纠正自己的驾驶习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驾驶习惯识别与充电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电动汽车用户的驾驶习惯识别与充电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作为近年来新普及的绿色能源交通工具,颇受环保爱护着的青睐。由于不同的驾驶习惯,尤其是不良的驾驶习惯,会导致不同的续航里程,不同驾驶习惯下的电动汽车的耗电对电动汽车的充电也具有直接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针对电动汽车用户的驾驶习惯识别与充电管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电动汽车用户的驾驶习惯识别与充电管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对电动汽车用户的驾驶习惯识别与充电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数据采集模块采集ECU模块中的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过滤,分层;过滤具体为对异常数据的剔除,其包括对剔除掉不具有样本意义的数据、剔除掉不准确的数据、剔除掉前后浮动较大的数据;
S2:将分层后的数据进行准确性、完备性、一致性的判断,满足要求后,按照不同的分层进行权重分配;
S3:随机抽取不同分层中的数据,获得驾驶习惯数据,并通过中央处理器模块与正常驾驶习惯模型库中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获得电动汽车用户的驾驶习惯结论,发送给车载智能终端;
S4:通过驾驶习惯数据与电动汽车电能的实时消耗进行对比,通过中央处理器模块获得在该驾驶情况下电动汽车电能剩余量的预警信息,并将该预警信息发送给车载智能终端,提醒用户对电动汽车的充电。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的数据采集器采用CAN2.0A协议的采集器;所述步骤S3中的中央处理器模块采用ARM处理器。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的驾驶习惯数据包括换道、直角转弯和调头在内的驾驶状况和郊区、城区、高速公路在内的各种路况时,驾驶人员的方向盘转角、油门开度、车轮转速和换挡数据。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的正常驾驶习惯模型库内包含了不同车辆、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正常驾驶习惯的数据范围。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获得电动汽车用户的驾驶习惯结论后,通过中央处理器模块形成驾驶习惯分析报告以及预警信息,发送给车载智能终端。
优选的,在形成形成驾驶习惯分析报告后,中央处理器模块产生不良驾驶习惯改进方式,发送给车载智能终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针对电动汽车用户的驾驶习惯识别与充电管理方法,本发明通过对ECU模块中的数据进行过滤,分层,并按照不同的分层进行权重分配,这样使得数据准确,有利于准确的获得驾驶习惯数据;
驾驶习惯数据通过中央处理器模块与正常驾驶习惯模型库中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获得电动汽车用户的驾驶习惯结论,形成驾驶习惯分析报告、不良驾驶习惯改进方式以及预警信息,发送给车载智能终端,有利于用户改变以及正确纠正自己的驾驶习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67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