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辐射面料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36759.0 | 申请日: | 2020-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1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 发明(设计)人: | 代志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易菲妮时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9/02 | 分类号: | B32B9/02;B32B9/04;B32B27/02;B32B27/34;B32B15/02;B32B37/10;B32B37/24;B32B38/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辐射 面料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辐射面料及其生产工艺,涉及功能性面料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上设置有面料层,所述基布层与所述面料层之间设置有防辐射层,所述防辐射层,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如下原料:纳米银纤维30~40份、聚苯硫醚纤维15~20份、竹纤维10~15份、纳米硫酸钡3~5份、纳米二氧化钛2~3份、稀土化合物1~3份、聚丙烯腈4~8份以及聚氨酯5~10份。本发明制备的防辐射面料具有防辐射效果优异、耐洗涤的效果,适合作为贴身服装的面料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性面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辐射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高科技产物和电器设备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便利、高效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危害,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新污染源引起了世界各地的污染,这便是称之为“隐形杀手”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已经成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后影响人类健康的第四大污染源。电磁辐射主要通过磁场影响人体内部组织的微磁场平衡,进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电磁辐射所衍生的能量主要取决于电磁辐射源频率的高度,一般频率值越高,所产生的能量也就越大,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也随之增加。因此,人们在追求健康环保生活的同时,会选择具有防电磁辐射功能的服装。
申请公布号为CN108468127A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防辐射面料,该防辐射面料由彩银纤维、桑蚕丝纤维、金属纤维、涤纶纤维以及棉麻纤维交织而成,其中彩银纤维含量为30~40%、桑蚕丝纤维为20~30%、金属纤维为20~25%、涤纶纤维为10~15%、棉麻纤维5~10%。该发明中的彩银纤维和金属纤维具有防辐射功能,因此采用彩银纤维与其它纤维交织而成的面料具有防辐射功能。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防辐射面料只能做外衣,如果做贴身服装,一方面汗液对防辐射服的彩银纤维及其它金属纤维有腐蚀作用,另一方面频繁洗涤,都会导致防辐射面料的防辐射效果显著下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防辐射面料,具有防辐射效果优异、耐洗涤的效果,适合作为贴身服装的面料使用;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防辐射面料的生产工艺,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生产出的防辐射面料,防辐射性能优异且能够长期稳定使用。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辐射面料,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上设置有面料层,所述基布层与所述面料层之间设置有防辐射层,所述防辐射层,按照质量份数计,包括如下原料:纳米银纤维30~40份、聚苯硫醚纤维15~20份、竹纤维10~15份、纳米硫酸钡3~5份、纳米二氧化钛2~3份、稀土化合物1~3份、聚丙烯腈4~8份以及聚氨酯5~1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辐射层能够提供优异的防辐射效果,且防辐射层设置在基布层与面料层之间,不会直接与皮肤接触,能够减少汗液对防辐射层的影响。
纳米银纤维具有优异的防电磁辐射性能,还具有抗菌除臭的优点,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银离子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很容易和其它物质结合,让细菌的蛋白质凝固,使其不能呼吸,从而起到抗菌的效果。此外,纳米银纤维还有很好的抗静电效果,可以迅速消除衣物上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使人体感受到无静电的舒适感。聚苯硫醚纤维具有穿着舒适、耐高温性以及阻燃性能。
稀土元素在形成稀土化合物中时,4f、5d、6s、6p均可以作为价轨道,价电子在多空间方向上均有伸展,使得价电子的空间覆盖范围更广,能够增加康普顿散射的几率。由于特殊的4f电子层,可以形成许多种能级跃迁,消耗大量能量,从而减弱了高能射线对人体的危害;同时稀土化合物对低能和中能射线的吸收能力也较强,且稀土化合物重量轻,用于制作防辐射层,具有防辐射性能优异、质量轻的效果。
纳米二氧化钛的纳米表面效应,会使得纳米二氧化钛微粒表面原子的畸形,引起表面电子自旋构象和电子能谱的变化,产生新的光学性能,能够吸收紫外线,减小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易菲妮时装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易菲妮时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67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胆结构及具有该内胆结构的烤箱
- 下一篇:电炖盅的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