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乌桕山地造林保水保肥提高成活率的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36353.2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5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孔芬;刘鹏;陈鑫;徐丽娅;王曦君;吴凡;任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4/28;A01G24/15;A01G24/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乌桕 山地 造林 保水保肥 提高 成活率 技术 | ||
1.一种乌桕山地造林保水保肥提高成活率的技术,其特征在于:
S1、蓄水供肥穴的位置和数量:选择乌桕苗木定植点左上方30度至右上方30度的位置,距离树干30cm至50cm设计蓄水供肥孔穴1-3个;
S2、蓄水供肥孔规格:口径大小为乌桕苗木地径的3-5倍,深度为30cm至50cm;
S3、蓄水供肥孔内保水基质与缓释肥配比:泥炭20%-60%;蛭石20%-60%;缓释肥20%-60%;
S4、蓄水供肥孔上部加封盖:可以是塑料薄膜、塑料盖或者稻草堵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桕山地造林保水保肥提高成活率的技术,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的蓄水供肥孔的位置是苗木的垂直正上方50cm处,蓄水供肥孔的数量为1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桕山地造林保水保肥提高成活率的技术,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的蓄水供肥孔的规格是乌桕苗木地径的5倍,深度为5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桕山地造林保水保肥提高成活率的技术,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的蓄水供肥孔的保水基质与缓释肥配比:泥炭35%;蛭石35%;缓释肥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乌桕山地造林保水保肥提高成活率的技术,其特征在于,S4中所述的蓄水供肥孔上部加的封盖是塑料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635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