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层递进式不卸压管道堵漏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34537.5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7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党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党金文 |
主分类号: | F16L55/172 | 分类号: | F16L55/172;F16L55/17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4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层 递进 式不卸压 管道 堵漏 | ||
本发明涉及管道抢修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分层递进式不卸压管道堵漏器,包括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外表面上通孔处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封机构和下封机构,所述上封机构与下封机构之间通过六角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封压板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封胶螺道Ⅰ。该分层递进式不卸压管道堵漏器,通过上封压板中泄压通道的设置,可以利用泄压通道将输送管道上通孔中的泄漏的流体压力经泄压通道排送出去,之后再通过注胶通孔向该堵漏器中填充密封胶使其与输送管道的外表面可以紧密的贴合在一起,使其具有较高的承压能力以防止输送管道上的通孔在高压输送的作用下再次发生泄漏的问题,稳定性及可靠性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抢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分层递进式不卸压管道堵漏器。
背景技术
管道运输作为液体或气体的主要运输方式,相对与其它的运输方式具有运输速度快、跨度距离长及安全可靠性较高的优势,因此常用作于石油、天然气以及给排水等作业的长距离输送,但是在利用管道长距离的输送液体或气体的过程中,因管道自身材质的均匀性以及外部受到不同程度腐蚀的影响,长此以往,会造成管道的表面出现腐蚀性穿孔、沙眼或是开裂等现象,进而导致运输的液体或气体发生泄漏的现象,因此为了保证管道输送的正常运营需要对出现腐蚀性穿孔、沙眼或是开裂处的管道进行及时的抢修作业。
但是由于管道的腐蚀性穿孔、沙眼或是开裂现象具有较高的突发性,在面对大规模的输送环境下,无法及时有效的通知到每个企业或用户,因此就需要采用管道堵漏器在不泄压的情况下,对泄漏处的管道进行抢修性封堵,以防止气体会液体继续泄漏。
而现有的堵漏器在对管道上的腐蚀性穿孔、沙眼或是开裂进行封堵作业时,只是简单的通过挤压其内部的橡胶密封圈来与管道的外表面紧密的贴合,以实现对管道泄漏处的封堵作业,但是这种方式所能承受的压力较小,在面对一些高压运输的管道时,其泄漏流体的高压会不断的挤压橡胶密封圈,进而导致其发生不规则的形变而出现缝隙、发生泄漏的现象,致使整个堵漏器的封堵效果及稳定性较差,且使用寿命较短,需要时常的进行检修或对其中的橡胶密封圈进行更换,费时费力且效果低下,故,亟需一种新型的管道堵漏器,可以稳定有效的对泄漏的管道进行不泄压封堵作业。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层递进式不卸压管道堵漏器,具备承压能力强、封堵的效果好、稳定性及可靠性较高且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堵漏器在对管道上的腐蚀性穿孔、沙眼或是开裂进行封堵作业时,只是简单的通过挤压其内部的橡胶密封圈来与管道的外表面紧密的贴合,以实现对管道泄漏处的封堵作业,但是这种方式所能承受的压力较小,在面对一些高压运输的管道时,其泄漏流体的高压会不断的挤压橡胶密封圈,进而导致其发生不规则的形变而出现缝隙、发生泄漏的现象,致使整个堵漏器的封堵效果及稳定性较差,且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层递进式不卸压管道堵漏器,包括输送管道、上封机构和下封机构,所述输送管道外表面上通孔处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封机构和下封机构,所述上封机构与下封机构之间通过六角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上封机构包括上封压板,所述上封压板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封胶螺道Ⅰ,所述上封压板内腔的中部且位于两组上封压板之间设有泄压通道,所述上封压板内腔的中部且位于泄压通道的两侧设有泄胶通孔,所述上封压板的正面且位于封胶螺道Ⅰ的外围设有连接回槽Ⅰ,且上封压板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注胶通孔;
所述下封机构包括下封压板,所述下封压板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封胶螺道Ⅱ,且下封压板的正面且位于封胶螺道Ⅱ的外围设有连接回槽Ⅱ。
优选的,所述封胶螺道Ⅰ的内径等于输送管道的外径,且两组封胶螺道Ⅰ或是两组封胶螺道Ⅱ之间的螺旋方向相反,同时相对应的封胶螺道Ⅰ与封胶螺道Ⅱ之间的螺旋轨迹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党金文,未经党金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45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