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点焊焊接参数应用系统及设置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32029.3 | 申请日: | 2020-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18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 发明(设计)人: | 彭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11/11 | 分类号: | B23K11/11;B23K11/3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孙燕娟 |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点焊 焊接 参数 应用 系统 设置 方法 | ||
一种点焊焊接参数应用系统及方法,其包括:STC库,STC库包括多个标准板层、若干个标准焊点及多个标准焊接参数信息,且存储有若干个有唯一STC编号的参数包;参数分析模块根据新车焊点信息表选择的特定板层、特定焊点、实车焊接参数信息并匹配对应的基准板层、基准焊点和基准焊接参数信息;参数判断模块根据实车焊接参数信息和基准焊接参数信息是否一致判断焊点的焊接参数信息是否一致,根据所有焊点的焊接参数信息是否一致判断特定板层是否等价,根据所有特定板层是否等价判断新车型焊点焊接信息与基准焊点焊接参数信息是否等价;并在新车型焊点焊接信息与基准焊点焊接参数信息等价时,将添加STC编号到新车焊点信息表,形成STC焊点设置信息表,并导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工艺设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点焊焊接参数应用系统及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点焊焊接参数STC(Sheet Thickness Combination,板材厚度组合)技术是基于STC库的一种参数设置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根据焊点所焊接的板材信息设置标准参数的技术。
通常情况下,一个STC库中有约1000~3000套参数包,而一个新车型有约4000~6000个焊点以及约200~400种不同类型的焊接信息,而目前情况下通常通过人工操作,以手动查找每一种焊接信息并分配与之对应的参数包,然而通过人工为每种不同的焊接信息分配参数包,则需执行查找操作至少20万次,过程极其繁琐、耗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查找并分配焊接信息下的参数包的点焊焊接参数应用系统及设置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点焊焊接参数应用系统,其包括:
STC库,包括多个标准板层、标准板层上的若干个标准焊点以及标准焊点包括的多个标准焊接参数信息,STC库中存储有若干个对应标准焊点且具有唯一STC编号的参数包;
参数分析模块,根据导入的新车焊点信息表选定特定板层、特定板层上的特定焊点以及特定焊点包括的多个实车焊接参数信息,并在STC库内匹配出对应特定板层的基准板层、对应特定焊点的基准焊点和参数包、以及对应实车焊接参数信息的基准焊接参数信息;
参数判断模块,通过比较各个实车焊接参数信息和对应每一个实车焊接参数信息的基准焊接参数信息,判断特定焊点与基准焊点的焊接参数信息是否一致,根据特定板层上的所有特定焊点与对应每一个特定焊点的焊接参数信息是否一致判断该特定板层与基准板层是否等价,根据所有特定板层与对应每一个特定板层的基准板层是否等价,判断新车型焊点焊接信息与基准焊点焊接参数信息是否等价;
焊点参数转换模块,在接收到所述参数判断模块传输的新车型焊点焊接信息与基准焊点焊接参数信息等价的判断信号时,将对应的STC编号添加到新车焊点信息表,形成带有STC编号的STC焊点设置信息表,并导出。
一实施例中,所述点焊焊接参数应用系统适用于对多板层的焊点、多板层配合时每板层排列顺序不同的焊点以及电极帽的焊点的焊接参数信息进行设置。
一实施例中,所述参数判断模块包括对实车的实车焊接参数信息与对应的基准焊接参数信息进行比较的焊点判断模块,比较每一个实车焊接参数信息与对应的基准焊接参数信息是否一致的比较结果包括第一比较结果、第二比较结果、第三比较结果、……、第N比较结果,所述焊点判断模块在任何一个比较结果为否时,终止比较;在所有比较结果均为是时,判断特定焊点与基准焊点的焊接参数信息一致,且所述焊点判断模块在判断特定板层上的所有特定焊点的实车焊接参数信息与对应的基准焊接参数信息均一致时,判断该特定板层与基准板层等价。
一实施例中,特定焊点与基准焊点的焊接参数信息包括板材数量/层数、电极帽直径和材料信息,所述焊点判断模块通过对特定板层的层数、电机帽的电极头尺寸以及材料信息进行比较,并在层数是否一致、电极帽的电极头尺寸是否一致以及材料信息是否一致的比较结果均为是时,判断该特定焊点与基准焊点的焊接参数信息一致,而在任一比较结果为否时,终止比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20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