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叠合钢波纹箱梁桥及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31741.1 | 申请日: | 2020-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2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辉;吕雨;夏家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2/04 | 分类号: | E01D2/04;E01D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陈刚 |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 叠合 波纹 箱梁桥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叠合钢波纹箱梁桥及制作方法,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所提供的一种装配叠合钢波纹箱梁桥,包括叠合钢波纹箱梁,所述叠合钢波纹箱梁包括叠合腹板,所述叠合腹板内焊接有端部隔板,外侧焊接有端部肋板,两端的上表面焊接有端部顶板,中间上表面焊接有腹板顶板,叠合腹板外侧焊接纵向肋、横向肋;所述腹板顶板之间焊接有横隔板,底面与叠合腹板焊接,两端均与端部顶板焊接,上表面等间距焊接有销钉群;所述腹板顶板顶面设有A类预制板、B类预制板,所述A类预制板固定连接至端部顶板的一侧,且通过端部接缝连接。本发明的本发明既能有效解决框架梁活轨道梁与楼、桥面共同受力问题,又能解决楼面铺装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叠合钢波纹箱梁桥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桥面板结构或楼面板结构,单纯采用现浇板结构时,结构整体性能较好,但施工周期较长,现场施工难度较大,耗费人力资源高,且模板用量较大,相应提高建造成本。预制混凝土板结构是适合工业化的结构形式,可以工厂化制作,进而缩短现场作业时间。预制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间的节点连接构造决定了结构整体性能,但现有的预制混凝土结构节点一般是结构的薄弱环节,影响了受力性能,而且施工过程较为复杂。
再者,对于采用预制板的混凝土板结构,通常将其布置于框梁或轨道梁之上,板、梁之间整体性较差,相互之间共同受力能力弱。
因此,结合混凝土现浇板及预制板的制作及受力特点,进而开发一种施工方便、受力性能良好的现浇混凝土板及预制混凝土板结合的叠合板及其制作方法,以达到提高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提高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及提高建筑工业化水平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叠合钢波纹箱梁桥及制作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叠合钢波纹箱梁桥,包括叠合钢波纹箱梁,所述叠合钢波纹箱梁包括叠合腹板,所述叠合腹板内焊接有端部隔板,外侧焊接有端部肋板,两端的上表面焊接有端部顶板,中间上表面焊接有腹板顶板,叠合腹板外侧焊接纵向肋、横向肋;所述腹板顶板之间焊接有横隔板,底面与叠合腹板焊接,两端均与端部顶板焊接,上表面等间距焊接有销钉群;所述腹板顶板顶面设有A类预制板、B类预制板,所述A类预制板固定连接至端部顶板的一侧,且通过端部接缝连接,A类预制板与B类预制板通过中间接缝连接。
优选的,所述叠合腹板由内、外侧U形钢板与中间U形槽钢焊接而成。
优选的,所述端部肋板由三面钢板焊接组成的箱体,其横截面为直角梯形,上部与端部顶板焊接,左右两侧均与叠合腹板焊接。
优选的,所述端部隔板由开孔钢板制作而成,其上表面与端部顶板焊接,其余三边均与叠合腹板焊接。
优选的,所述横隔板等间距设置于沿叠合腹板纵向内侧。
优选的,所述A类预制板为中部凸出的钢筋混凝土对称结构,中部设有四个A类预制板方孔,且上部板面预留抗剪钢筋;所述B类预制板为上下对称的哑铃型结构,中部设有四个B类预制板方孔,且上部板面预留抗剪钢筋。
一种装配叠合钢波纹箱梁桥制作方法,包括以下过程:首先,做好桥梁下部结构,焊接组装叠合钢波纹箱梁,同时预制A类预制板和B类预制板;然后,吊装上述钢波纹箱梁至桥梁下部结构上,调整标高落梁,分别吊装A类预制板、B类预制板至腹板顶板上,绑扎端部接缝与中间接缝钢筋,浇筑A类预制板方孔、B类预制板方孔与接缝处混凝土,养护至规定强度;最后,焊接桥面侧面护栏,铺筑上部沥青混凝土结构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施工简单,技术成熟,造价节省,二者结合牢靠,结构经久耐用。
2.本发明既能有效解决框架梁活轨道梁与楼、桥面共同受力问题,又能解决楼面铺装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17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