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亚甲基蓝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31226.3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7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徐学涛;朱文坚;余锐壮;陈洁;李冬利;吴盼盼;张焜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邑大学;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B01J20/30;C02F1/2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肖云 |
地址: | 529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基 吸附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亚甲基蓝吸附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制得水葫芦根粉,再对其进行改性处理,最终制得亚甲基蓝吸附剂,该吸附剂不仅能解决水葫芦超强繁殖能力导致河道堵塞和水质恶化等问题,还能实现废物资源化,制备方法步骤简单,无需昂贵的设备投入,制备过程无副产物,容易生产和推广,制得的吸附剂,针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率高,最优条件下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达到了96.2%。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染料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亚甲基蓝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染料废水种类繁多、来源广泛,由于染料废水的水质复杂、色度高、有机含量高、碱性大,未经过处理的染料废水如果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作为一类主要的有机污染物,染料具有稳定的分子结构,很难被生物降解,一旦进入水中,就难以处理。
亚甲基蓝是一种碱性阳离子染料,广泛用于纺织、着色剂、皮革、印刷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毒性。目前,染料废水的治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法、生物法和物理法。其中,化学法又包括混凝法、化学氧化法和电化学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均存在设备投入成本高,大规模应用困难的问题。
物理法包括萃取法、膜分离法和吸附法。吸附法采用材料的吸附特性,能很好地处理废水污染物,其操作简便、成本低、效率相对较高、不产生副产品,性价比最高。CN106186159A公开了一种去除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材料及其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去除方法,该发明先将氧化石墨烯分散于去离子水中,然后加入环糊精形成混合液,控制混合液温度并调节其pH值,随后加入水合肼对氧化石墨烯进行还原,得到固体产品,最后经反复水洗、离心即得吸附材料。再将吸附材料添加至含亚甲基蓝溶液中,调节混合溶液pH值,然后将其放入恒温振荡器,控制温度到15~35℃,振荡12h,待吸附完成后,利用滤膜对吸附后的余液进行过滤,即完成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去除,该方法过程较为复杂,条件限定多。CN107335402A公开了一种有效吸附废水中亚甲基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山竹壳活性炭的制备;(2)废水预处理;(3)废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该发明以农业废弃物山竹壳作为原料制备出的山竹壳活性炭来处理废水中的亚甲基蓝,虽然为山竹壳的回收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然而吸附效果不够理想。
综上,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处理废水中的亚甲基蓝,仍需开发一种新的吸附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亚甲基蓝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亚甲基蓝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利用水葫芦根为原料,通过对其改性,制备得到的吸附剂吸附效率高,成本低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亚甲基蓝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
S1:将水葫芦根洗净干燥后,研磨筛分得到水葫芦根粉;
S2:将所述水葫芦根粉加入改性剂溶液中,反应后得到改性水葫芦根粉;
S3:将所述改性水葫芦根粉洗涤至洗水为中性,烘干后即得所述亚甲基蓝吸附剂;
所述改性剂溶液为碱的醇溶液。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亚甲基蓝吸附剂的制备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该制备方法采用水葫芦根为原料,水葫芦是一种多年生宿根浮水草本植物,是已知的繁殖速率最快的植物之一,具有发达的根系,其过度繁殖会阻塞河道,破坏水体生态环境。将水葫芦根制备为亚甲基蓝吸附剂,开发利用水葫芦不仅能解决水葫芦超强繁殖能力导致河道堵塞和水质恶化等问题,还能实现废物资源化。
该制备方法步骤简单,无需昂贵的设备投入,制备过程无副产物,容易生产和推广。
该制备方法制得的吸附剂,针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率高,最优条件下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达到了96.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邑大学;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未经五邑大学;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12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