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油收集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30926.0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6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罗园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威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31/02 | 分类号: | F16N31/02;F16C33/66;F04D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兴林 |
地址: | 31236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油 收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油收集器,包括壳体、活塞、活塞套、第一气管接头、第二气管接头和单向阀组件。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活塞套设置在所述活塞的下端并与之配合,所述活塞的顶端设置有气缸柱塞密封圈。所述壳体的左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气管接头和所述第二气管接头,所述第一气管接头与所述气缸柱塞密封圈下端的气腔连通,所述第二气管接头与所述气缸柱塞密封圈上端的气腔连通。所述单向阀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左侧下端并与所述活塞套的底部连通。所述壳体的右侧设置有转接头组件,所述转接头组件与所述活塞套的顶部连通。本发明废油收集器采用压缩气体作为动力源,活塞动作频率高,真空度高,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润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油收集器。
背景技术
风机等大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向轴承内部不断注入润滑脂,来达到润滑效果,减小设备磨损,维持设备正常运行的目的。但是随着风机轴承长时间运转发热和不断氧化,会导致轴承内原来注入的润滑脂不断硬化,失去润滑效果;废弃润滑脂不断堆积,使得轴承密封圈受力过大而破裂;长期的废弃润滑脂和轴承内部摩擦产生的废屑会加速轴承的磨损,影响风机工作效率。因此如何开发一种能够清理轴承内部废弃润滑脂的废油收集器成为本领域内工作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油收集器,解决上述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废油收集器,包括壳体、活塞、活塞套、第一气管接头、第二气管接头和单向阀组件;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活塞套设置在所述活塞的下端并与之配合,所述活塞的顶端设置有气缸柱塞密封圈;所述壳体的左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气管接头和所述第二气管接头,所述第一气管接头与所述气缸柱塞密封圈下端的气腔连通,所述第二气管接头与所述气缸柱塞密封圈上端的气腔连通;所述单向阀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左侧下端并与所述活塞套的底部连通;所述壳体的右侧设置有转接头组件,所述转接头组件与所述活塞套的顶部连通;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上盖,所述活塞套的下端设置有堵头。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通过固定卡扣固定连接柱塞头,所述气缸柱塞密封圈固定安装在所述柱塞头的顶端,并设置有第三孔用挡圈卡接固定;所述柱塞头的顶端凸起穿过所述气缸密封圈和第三孔用挡圈后通过固定螺母旋紧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的底部设置有上缓冲垫并通过第二孔用挡圈卡接固定,所述上缓冲垫安装在所述上盖的凹槽中且位于所述柱塞头的正上方;所述上盖的侧面设置有第一O型圈,所述上盖的顶端通过第一孔用挡圈卡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套的顶端设置有下缓冲垫;所述堵头与活塞套之间设置有第一紫铜垫;所述活塞套与所述壳体配合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O型圈、第三O型圈和第四O型圈;所述活塞套与所述活塞相配合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五O型圈,所述活塞套的底端通过第四孔用挡圈卡接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底端。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头组件的右侧固定连接尺寸可选的活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连接头、单向阀体、第六O型圈、单向阀芯、第二紫铜垫和弹簧,所述连接头固定安装在所述单向阀体的顶部,所述连接头的顶端与所述活塞套连通,所述连接头的底端设置有第二紫铜垫与所述单向阀体配合;所述单向阀芯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单向阀体和连接头组成的空腔内,所述单向阀芯的表面设置有第六O型圈与所述连接头相配合;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单向阀芯与单向阀体之间。
一种废油收集系统,包含废油收集器、集油瓶、空压机和储气罐,所述空压机通过气管依次连接干燥器、储气罐和2位四通电磁阀,所述2位四通电磁阀通过气管A和气管B分别连接数个所述废油收集器的第一气管接头和第二气管接头,所述废油收集器的活接头连接轴承,所述废油收集器的单向阀组件连接所述集油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威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威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09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