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换液式多细胞共培养模拟失重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30617.3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09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胡泽兵;张舒;石菲;曹新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金艳婷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液式多 细胞 培养 模拟 失重 实验 装置 | ||
1.一种换液式多细胞共培养模拟失重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绕水平轴转动的回转模拟失重单元(1)、绕竖直轴转动的正常重力单元(2)、细胞培养器(3)、换液装置(4)以及带动回转模拟失重单元(1)和正常重力单元(2)转动的第一动力单元(5);
所述的回转模拟失重单元(1)和正常重力单元(2)中均设置有所述的细胞培养器(3);所述的细胞培养器(3)内设置有用于存储细胞培养液的第一空腔(306)和用于培养细胞的第二空腔(307),所述的第一空腔(306)和第二空腔(307)连通;所述的回转模拟失重单元(1)中的细胞培养器(3)上的第二空腔(307)与正常重力单元(2)中的细胞培养器(3)上的第二空腔(307)连通;
所述的换液装置(4)设置在细胞培养器(3)的第一空腔(306)中,换液装置(4)能够推动第一空腔(306)中的细胞培养液移动,进而带动回转模拟失重单元(1)中的细胞培养器(3)内的液体与正常重力单元(2)中的细胞培养器(3)内的液体的流通;
所述的回转模拟失重单元(1)与正常重力单元(2)之间通过第一传动机构(6)同步转动;
所述的细胞培养器(3)包括外筒(301)、内筒(302)、筒盖(303)、分隔板(304)和设置在分隔板(304)上用于卡装细胞爬片(305)的玻片卡槽;所述的外筒(301)一端封闭,另一端开放;所述的筒盖(303)为环形,所述的内筒(302)一端开放,另一端与筒盖(303)内圈封接,筒盖(303)外圈的直径大于外筒(301)的直径,所述的筒盖(303)能够与外筒(301)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内筒(302)沿其轴向长度小于外筒(301)沿其轴向的长度;所述的内筒(302)套设在外筒(301)的内部,内筒(302)的内腔形成所述的第一空腔(306),内筒(302)与外筒(301)之间的空腔形成所述的第二空腔(307);沿内筒(302)的外壁圆周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分隔板(304),多个分隔板(304)将外筒(301)与内筒(302)之间的第二空腔(307)分割为多个相对独立的细胞培养腔体;所述的内筒(302)的外壁与细胞爬片(305)之间实体无缝隙;所述的筒盖(303)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二空腔(307)连通的通液孔(308);
所述的换液装置(4)包括齿轮(401)、齿轮杆(402)、弹簧拉线(403)、弹簧(404)和活塞(405);所述的齿轮杆(402)支撑在细胞培养器(3)上,齿轮(401)与齿轮杆(402)连接,通过第二动力单元(10)带动齿轮(401)自转;所述的活塞(405)和弹簧(404)设置在第一空腔(306)中,弹簧(404)一端挤顶在活塞(405)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一空腔(306)中的内壁上;所述的弹簧拉线(403)一端缠绕在齿轮杆(402)上,另一端穿过弹簧(404)与活塞(405)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液式多细胞共培养模拟失重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模拟失重单元(1)包括用于带动细胞培养器(3)旋转的第一锥齿轮(101)和用于支撑固定细胞培养器(3)的第一固定架(102),第一锥齿轮(101)的轴线沿水平方向,第一锥齿轮(101)与第一固定架(102)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液式多细胞共培养模拟失重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常重力单元(2)包括用于带动细胞培养器(3)旋转的第二锥齿轮(201)和用于支撑固定细胞培养器(3)的第二固定架(202),第二锥齿轮(201)的轴线沿竖直方向,第二锥齿轮(201)与第二固定架(202)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液式多细胞共培养模拟失重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6)包括第一传动杆(601)、第二传动杆(602)和第三锥齿轮(603),所述的第一传动杆(6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锥齿轮(603),所述的第二传动杆(6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锥齿轮(603),第一传动杆(601)和第二传动杆(602)通过第三锥齿轮(603)啮合,第一传动杆(601)上的第三锥齿轮(603)与回转模拟失重单元(1)通过齿轮啮合,第二传动杆(602)上的第三锥齿轮(603)与正常重力单元(2)通过齿轮啮合,所述的第一动力单元(5)与回转模拟失重单元(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061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