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室内消防灭火的模拟测试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29638.3 | 申请日: | 2020-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8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玉同 | 
| 主分类号: | A62C99/00 | 分类号: | A62C99/00;A62C37/5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6300 安徽省阜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室内 消防 灭火 模拟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室内消防灭火的模拟测试装置,属于灭火模拟装置领域,一种用于室内消防灭火的模拟测试装置,可以实现在体验者使用灭火装置进行模拟灭火时,可以感受到灭火装置带来的反冲力,给体验者真实的灭火体验,提升消防灭火装置的体验效果,不易导致体验者在现实生活中参与灭火工作时因灭火装置反冲力的作用下出现灭火装置脱手,不易影响正常灭火,不易造成人员受伤,而在体验者体验灭火过程中,灭火模拟测试装置的控制系统会根据体验者握持按压旋钮力大小不同改变出气管喷射出气体压强,使手部力量不同的体验者均能体验到灭火装置使用的真实感受,且不易因出气管喷射处气体压强过大而导致出气管脱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灭火模拟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室内消防灭火的模拟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虚拟灭火又称模拟仿真灭火或电子灭火,主要应用于消防体验馆、社区安全体验中心等场所。主要由显示屏(也可以用投影仪)、灭火筒模型、电脑主机、动作捕捉器、场景内容组成。体验者拿起灭火器模型,拔掉插销,对准屏幕上的火苗根部,按下手柄,便能实现灭火,屏幕上的火焰会逐渐熄灭。整个体验过程真实、流畅、操作简单,虚拟灭火装置可以根据场馆大小、体验人流量的多少来设计,可以做到1人、4人、6人、8人同时体验。也能根据不同种类的火灾(如化工类火灾、电器类火灾等)选择对应的灭火器(如干粉、泡沫)等,用以测试体验者对不同种类火灾的认知。
现有的消防灭火模拟测试装置大多为简单的感应装置构成,通常为一键指令性,即体验者通过按下某个开关按钮或其他触发装置,既可以将灭火模拟推进的下一个阶段,只能大致向体验者表现灭火的步骤,体验者的操作体验较差,特别是现实中的灭火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反冲力,但是在消防模拟灭火的过程中难以体验到,这就容易导致部分体验者在现实生活中参与灭火工作,第一次使用灭火装置时,对灭火装置使用难度没有合理的预估,在灭火装置反冲力的作用下出现灭火装置脱手,影响正常灭火,甚至造成人员受伤,使得消防灭火模拟装置的实际体验效果降低。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室内消防灭火的模拟测试装置,它可以实现在体验者使用灭火装置进行模拟灭火时,可以感受到灭火装置带来的反冲力,给体验者真实的灭火体验,提升消防灭火装置的体验效果,不易导致体验者在现实生活中参与灭火工作时因灭火装置反冲力的作用下出现灭火装置脱手,不易影响正常灭火,不易造成人员受伤。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室内消防灭火的模拟测试装置,包括模拟灭火装置,所述模拟灭火装置包括灭火器气罐,所述灭火器气罐上端固定连接有气压表和开关,所述开关上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远离开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包括把手部和喇叭口部,所述把手部与出气管固定连接,所述把手部上设置有旋钮,使得把手部受到的气体喷出产生的反冲力始终处于体验者能够接受的范围,不易造成出气管脱手并在气体反冲力作用下乱甩伤人的事故。
进一步的,一种用于室内消防灭火的模拟测试装置的控制系统,包括模拟灭火装置,所述模拟灭火装置连接有压力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出气管内,所述压力传感器信号连接有处理终端,所述处理终端信号连接有高压气泵和显示模块,所述高压气泵的输出端与灭火器气罐相连通,在模拟灭火过程中,显示模块上播放着火影像,体验者利用模拟灭火装置进行模拟灭火,由出气管喷射出的气体冲击到显示模块上时,在显示模块对应信号上传到处理终端,而处理终端则会根据上述检测结果改变显示模块播放的着火影像,即推进灭火进程。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终端信号连接有云端存储器,所述云端存储器信号连接有物联网模块,处理终端可以从云端存储器和物联网模块上实时下载火灾模拟的相关数据,对自身火灾模拟数据进行修正更新,增加体验者的体验效果,同时处理终端也会每隔一段时间将自身工作数据上传至云端存储器和物联网模块,为云端存储器和物联网模块的数据修正和更新提供数据基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玉同,未经张玉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96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