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型货车专用的强耐磨刹车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28897.4 | 申请日: | 2020-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205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孙奇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飞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9/04 | 分类号: | F16D69/04;F16D69/02;C08L61/06;C08L27/18;C08L69/00;C08L55/02;C08L67/08;C08L61/32;C08L89/00;C08K13/04;C08K7/06;C08K7/14;C08K3/38;C08K3/34 |
代理公司: | 合肥未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2 | 代理人: | 叶丹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型 货车 专用 耐磨 刹车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型货车专用的强耐磨刹车片,包括有刹车片基材和多层刹车片,刹车片基材上设置有包裹在多层刹车片外侧的用于固定多层刹车片的高硬度围圈;刹车片基材的背面设置有散热消音空腔;散热消音空腔内开设有贯穿多层刹车片的散热消音孔;散热消音孔内设置有陶瓷橡胶制成的多孔状的散热消音耐磨件;散热消音空腔内部铺设有消音缓冲垫;散热消音空腔内设置有抗震阻尼弹片固定件,抗震阻尼弹片固定件上安装有对称分布的抗震阻尼弹片;本发明将碳纤维改性树脂与碳纤维进行混合,再添加其他高强高硬高韧材质,提升了刹车片性能;设置多层刹车片,各层的摩擦片交替对车轮进行刹车作用,整体分散而又相互连接,提高了刹车片的耐磨性和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刹车片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型货车专用的强耐磨刹车片。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物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公路运输作为一种方便快捷且价格适中的运输方式,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作为公路运输的主要载具,重型载重车的保有数量也日渐增多。由于重型载重车载重量大,对制动系统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在山区复杂路况的情况下,对刹车片的要求比一般路况要更加严格。首先,在山区路况下,要求刹车片要有优异的耐温性能,如果连续下坡的情况下,制动盘的温度有时会达到800度甚至更高。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刹车片很难达到这一耐温程度,司机为了保证连续下坡过程中能够刹住车,往往采用喷水等冷却措施,或者走一段停下来进行刹车系统的冷却。即便这样每年因为刹车失灵造成的事故也数不胜数。其次,现有的刹车片在山区路况下的寿命比正常路况下的寿命要短很多,甚至有的只能跑几千公里,即便是一些原厂的产品使用寿命也差强人意,这又给车主的用车成本造成了很大的上涨。
虽然目前市场上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刹车片,但还没有专门为重型载重汽车在山区路况下使用而研制的刹车片。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高强度的、耐磨性好的、散热性好的重型货车专用的强耐磨刹车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重型货车专用的强耐磨刹车片,通过添加碳纤维或碳纤维改性树脂以及有机复合材料,设计为多层摩擦片组合式刹车片,目的在于解决刹车片强度不够、导热性差以及不耐磨的缺陷。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重型货车专用的强耐磨刹车片,包括有刹车片基材和多层刹车片,所述多层刹车片包括有顶层刹车片,所述顶层刹车片包括有以下重量份数的组成原料:
碳纤维改性酚醛树脂20-25份、碳纤维改性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15-20份、碳纤维改性PC/ABS合金13-18份、玻璃纤维改性二苯醚甲醛树脂10-15份、酚醛树脂改性醇酸树脂8-13份、苯酚改性脲醛树脂6-10份、蛛丝蛋白纤维5-8份、合金纤维3-7份、纳米级氮化硼和氮化硅混合粉末3-6份、石墨烯纤维4-9份、硫化碳炔纤维3-9份、防老剂2-5份、紫外吸收剂2-4份、促进剂1-3份和分散剂2-3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多层刹车片还包括有二层刹车片,所述二层刹车片包括有以下重量份数的组成原料:
碳纤维改性PC/ABS合金20-25份、玻璃纤维改性二苯醚甲醛树脂15-20份、酚醛树脂改性醇酸树脂10-15份、苯酚改性脲醛树脂10-13份、碳纤维6-12份、玻璃纤维5-9份、玻璃织物5-8份、合金纤维4-7份、纳米级氮化硅和碳化硅纤维3-6份、蛛丝蛋白纤维3-8份、增韧氧化铝空心球2-5份、γ-FeO(OH)、FeCO3和CaTiO3的混合晶须2-4份以及鳞片石墨晶须2-4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多层刹车片还包括有三层刹车片,所述三层刹车片包括有以下重量份数的组成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飞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飞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88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