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评价外来作用力对鱼类群落影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28218.3 | 申请日: | 202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8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帅方敏;杨婉玲;刘乾甫;陈蔚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帮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7 | 代理人: | 喻振兴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评价 外来 作用力 鱼类 群落 影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价外来作用力对鱼类群落影响的方法,其是在外来作用力定量化的前提下,于一段时间内按时测量不同鱼种的不同个体间的体长、体宽和体高,分别得到各鱼种的不同个体大小数据,然后代入单个鱼个体大小指标公式得到不同测量时刻对应的各鱼种的单个鱼个体大小指标;然后再将同一鱼种同一测量时刻对应的单个鱼个体大小指标相加再除以该鱼种测量的个体数,得到各鱼种的平均个体大小指标值;然后将同一测量时刻对应的各鱼种的平均个体大小指标值相加再除以鱼种种数,计算同一测量时刻对应的整个鱼类个体大小指标的平均值;最后采用斯皮尔曼秩相关系数公式得到秩相关系数γ和P值,从而完成该外来作用力对鱼类群落影响的评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渔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评价外来作用力对鱼类群落影响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渔业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水坝建设导致的鱼类通道受阻、产卵场功能消失、过度捕捞、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严重破坏了水生生态环境,已导致全球范围内鱼类群落结构的改变以及渔业资源的极大丧失,鱼类资源正面临着严重威胁。但是外来作用力,特别是水电站建设等对鱼类物种群落的影响都是采用定性的描述,且现有的计算方法都是基于鱼类物种数量进行计算的,但是外来作用力对鱼类物种的数量产生影响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得以验证。但是水电站建设等外来作用力在短时间内,虽然对物种数量并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是对鱼类的个体大小(如鱼类个体小型化)就会产生显著影响,且鱼类的个体大小指标是鱼类群落与生态系统功能健康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定量评价外来作用力对鱼类群落的影响,一直是渔业资源与生态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评价外来作用力对鱼类群落影响的方法,该方法将鱼类的个体大小变化作为鱼类群落改变的重要指标,且遵从易于定量化测量与计算的原则,定量评价外来作用力对鱼类群落的影响;与传统的评价方法相比,该发明方法既能定量评价,又不依赖于鱼类物种数量的变化,简单准确可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评价外来作用力对鱼类群落影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群落中常见鱼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一时间段(如Y年)内定时(如每年或每季或每月)测量各鱼种中若干(不同鱼种测量条数可以不同)成年个体的体长(SL)、体宽(BW)和体高(BD),得到该时间段内不同测量时刻(如Y年内每年)测得的各鱼种的单个鱼个体大小数据,测量结果精确到毫米;
S2、建立各鱼种的单个鱼个体大小指标(BS)公式为:即分别计算得到该时间段内不同测量时刻对应的各鱼种的单个鱼个体大小指标,然后将同一鱼种同一测量时刻对应的单个鱼个体大小指标相加再除以该鱼种测量的个体数,得到各鱼种的平均个体大小指标值;
S3、将外来作用力定量化,如以总装机容量作为水电站的影响值,然后将同一测量时刻对应的各鱼种的平均个体大小指标值相加这再除以鱼种种数,计算该时间段内同一测量时刻(如Y年内每年)整个鱼类个体大小指标的平均值
S4、采用斯皮尔曼秩相关系数公式:其中n为等级个数,即第1个测量时刻至第2个测量时刻为第一个等级,第2个测量时刻至第3个测量时刻为第二个等级……,以此类推到第Y个测量时刻共有(Y-1)个等级,d为等级差数,分析在外来作用力的影响下,鱼类个体大小的变化,得出斯皮尔曼秩相关系数γ和P值。
如果γ为负值且P值小于0.05,这说明,外来作用力使得鱼类个体大小显著降低,对鱼类群落负影响极大;如果γ为正值且P值小于0.05,这说明,外来作用力使得鱼类个体大小显著增加,对鱼类群落正影响极大;无论γ值如何,只要P值大于0.05,则说外来作用力对鱼类个体大小和鱼类群落没影响。
作为优选地,步骤S1中,为减少体宽的测量误差,怀卵的雌性个体不参与测量。
作为优选地,步骤S3中,外来作用力在研究的时间段内稳定存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82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