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合金门窗微通风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26980.8 | 申请日: | 202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3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少为;黄静;刘祥;孙大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大秀 |
主分类号: | E05C17/02 | 分类号: | E05C17/02;E05C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4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门窗 通风 机构 | ||
一种铝合金门窗微通风机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安装有齿轮(5),齿轮(5)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齿条(3)和第二齿条(4),至少一根齿条(3或4)的端部有挡位(31或41),齿条(4)被压缩时上锁点(12)可在其上方移动,齿条(4)伸出时其挡位(41)时可阻止上锁点(12)的移动。其优点是能使窗户达到微通风效果和防护作用,且结构牢固、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窗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铝合金门窗微通风机构。
背景技术
门窗作为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口,凸显其在建筑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窗户的开启角度及范围对于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同时保障人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现有建筑物普遍使用的窗户开启角度限位方法是靠风撑或挂钩限位,此限位方式只能在窗扇开启很大角度才能限位,刮大风的时候不稳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合金门窗微通风机构。旨在提供一种能使窗户达到微通风效果和防护作用的铝合金门窗微通风机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铝合金门窗微通风机构,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内安装有齿轮,齿轮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至少一根齿条的端部有挡位。
所述第一齿条内有第一椭圆孔,限位固定柱穿过第一椭圆孔固定于壳体上。
所述第二齿条内有第二椭圆孔,限位固定柱穿过第二椭圆孔固定于壳体上。
所述限位固定柱为空心结构,其外面套有等高垫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使窗户达到微通风效果和防护作用,且结构牢固、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轴测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安装状态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安装状态纵向示意图
图7是安装了本发明的窗扇锁闭状态示意图。左侧图是控制部份的展视示意图。
图8是把手转动了90度的窗扇示意图。左侧图是控制部份的展视示意图。
图9是窗扇推出了一定角度的示意图,窗扇处于微开状态。
图10是图9窗扇的俯视示意图,窗扇处于未锁定的微开状态。
图11是把手回转了负90度窗扇锁定于微开状态示意图。左侧图是控制部份的展视示意图。
图12是把手转动了90度窗扇推出处于开启状态示意图。
图13是图12窗扇的俯视示意图,窗扇处于开启状态。
图中:1为壳体、2为底部封盖、3为第一齿条、31为第二挡位、32为第一椭圆孔、4为第二齿条、41为挡位、42为第二椭圆孔、5为齿轮、6为限位固定柱、7为旋转固定片、8为固定底片、9为等高垫圈、10为螺丝A、11为螺丝B、12为上锁点、13为下锁点、20为把手、21为墙体、22为窗框、23为扇型材、24为玻璃、25为第一锁座、26为第二锁座、27为锁杆、28为传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发明一种铝合金门窗微通风机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安装有齿轮5,齿轮5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齿条3和第二齿条4,至少一根齿条3或4的端部有挡位31或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大秀,未经孙大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69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割草机
- 下一篇:一种高效节能的扫路车液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