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动模板的微细群坑电火花加工方法及其工具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26663.6 | 申请日: | 2020-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81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冬林;伍毅;杨树宝;于秀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H1/04 | 分类号: | B23H1/04;B23H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陈波;张芳 |
地址: | 24300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 模板 微细 电火花 加工 方法 及其 工具 电极 | ||
1.一种活动模板的微细群坑电火花加工工具电极,其特征在于,该工具电极包括绝缘层Ⅰ(1)、导电层(2)和绝缘层Ⅱ(3),所述绝缘层Ⅰ(1)、绝缘层Ⅱ(3)位于导电层(2)的两侧,所述工具电极上等间距贯穿开设有若干微细群孔(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模板的微细群坑电火花加工工具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Ⅱ(3)是由耐高温绝缘材料组成,其厚度小于0.03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动模板的微细群坑电火花加工工具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2)的材料为黄铜。
4.一种活动模板的微细群坑电火花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制作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工具电极;
2)将步骤1)制作的工具电极放置于工件的上方,且绝缘层Ⅱ(3)与工件相隔一定间隙;
3)将工件与工具电极的导电层(2)分别与电火花加工电源(6)的正极、负极电性相连;
4)向工具电极的上表面喷射工作液,使工作液通过工具电极上贯穿的微细群孔(5)到达工件的表面;
5)接通电源(6)开始电火花加工;
6)加工过程中,工具电极向工件不断微进给,直至工具电极紧贴于工件表面,加工出具有凸起的海量微小凹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动模板的微细群坑电火花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工作液为去离子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动模板的微细群坑电火花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绝缘层Ⅱ(3)与工件间隙小于0.02mm。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动模板的微细群坑电火花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加工完毕后,清洗工件表面,放入丙酮、无水乙醇中超声清洗5~10分钟,去除残余的电火花加工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666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