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河流相沉积分散油砂体的识别和开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19451.5 | 申请日: | 2020-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02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军;周练武;李树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G01V1/40;G01V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河流 沉积 分散 油砂 识别 开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流相沉积分散油砂体的识别和开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基于已钻井的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确定河流相沉积区域;根据所述河流相沉积区域,确定河流相沉积砂体的空间分布形态;根据所述河流相沉积砂体的空间分布形态,确定河流相沉积油砂体的分布;根据所述河流相沉积油砂体的分布,采用水平井开采模式,将所述河流相沉积油砂体串联起来进行开采。该方法基于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识别出河流相沉积的分散油砂体,然后采用水平井开采模式,沿河道将体积大、储量高、距离近的油砂体串联起来进行开采,可减少开采成本,增加油井控制储量,提高油田开发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河流相沉积分散油砂体的识别和开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陆上油田中,河流相沉积的石油储量约占地质总储量七成以上,是油田开发的主力油藏。河流相沉积储层具有砂体小,厚度薄,单一砂体储量低的特点,因此,独立开采单一砂体的经济效益不佳,需进行组合开采。
相关技术中,对于不同层系河流相沉积,纵向上可以叠加的油砂体,通常采用直井方式开采,由于砂体体积小,油层薄,直井开采泄油面小,采出程度低,效益差;对于不同层系河流相沉积,纵向上存在位移的油砂体,通常采用斜井方式开采,效果与直井相似。
然而,对于纵向上没有重叠而平面上却分散众多的小型油砂体,直井开采和斜井开采都很难取得经济效益。也因此,诸多小型油砂体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而无法利用,从而降低了油井控制储量和油田开发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河流相沉积分散油砂体的识别和开采方法、及其应用,可解上述问题。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河流相沉积分散油砂体的识别和开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已钻井的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确定河流相沉积区域;
根据所述河流相沉积区域,确定河流相沉积砂体的空间分布形态;
根据所述河流相沉积砂体的空间分布形态,确定河流相沉积油砂体的分布;
根据所述河流相沉积油砂体的分布,采用水平井开采模式,将所述河流相沉积油砂体串联起来进行开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基于已钻井的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确定河流相沉积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已钻井的第一测井曲线的自然电位变化特征,基于岩心分析和沉积旋回认识,确定河流相沉积岩;
根据河流相沉积岩,结合所述已钻井的第二测井曲线的深度变化特征和地震剖面上反射波同相轴在水平向的走向变化特征,确定河流分类及走向;
根据所述河流分类及走向,确定所述河流相沉积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测井曲线包括自然电位曲线和自然伽马曲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测井曲线包括自然电位曲线、电阻率曲线、声波时差曲线、补偿中子曲线、密度曲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根据所述河流相沉积区域,确定河流相沉积砂体的空间分布形态,包括:
基于所述河流相沉积区域,根据地震剖面上反射波同相轴的振幅变化,确定河流相沉积砂体在所述河流相沉积区域的位置和砂体边界;基于所述已钻井的第三测井曲线的深度变化特征,结合所述地震剖面反射波同相轴和深度的关系特征,计算所述河流相沉积砂体的长度、宽度、厚度,以及砂体位置和间距。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测井曲线包括自然电位曲线。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所述河流相沉积砂体的空间分布形态,确定河流相沉积油砂体的分布,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94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