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无功优化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18978.6 | 申请日: | 2020-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4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 发明(设计)人: | 詹应胜;孙新年;刘璐;钱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佳和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H02J3/50;H02J13/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高***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无功 优化 控制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无功优化控制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数据采集模块、MCU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所述MCU模块分别与投切控制模块、环境监测模块、扩展输出模块、电源模块、人机界面模块相连,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与监控管理云平台无线连接,监控管理云平台与终端无线连接。方法:系统上电并配置参数及外设;启动通讯串口接收数据,启动各定时器中断等任务;与SVG无功补偿设备进行数据通讯处理任务;进行数据解析并存储;将相应数据回发上传;按判断标准进行电容切除和投入。上述方案发明使用电力电容器将电力负荷端大部分无功补偿掉,再使用SVG将剩余变化的无功进行补偿,将补偿性能和经济性能相结合,实现SVG与电力电容器组合投切的控制平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无功优化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工业、农业以及居民家庭生活中应用着各类电力设备。有资料显示,大多数电力电子装置,如电视机、空调等,感性负荷偏大,功率因数偏低,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在电网传输的电量占有很大的比例。无功功率增加引起线路传输电流加大,造成线路损耗以及设备的损耗加大,导致大量的电能损耗。随着国家节能降耗政策的实施,以及环保力度的加强,无功补偿技术不断发展升级,积极运用到各种用电场合,解决了企业普遍存在的功率因数偏低,无功损耗过大的问题,减少了线路损耗,增加了设备利用率,为国家社会节约了大量的能源消耗。
中国专利文献CN106169760A公开了一种“主站AVC系统与子站SVG无功补偿设备系统的协调控制方法”。采用了包括:在主站AVC系统中增设子站SVG无功补偿设备的量测量,建立子站SVG无功补偿设备系统的参数模型;设置子站SVG无功补偿设备系统的各个SVG无功补偿设备单元对应的主变压器;主站AVC系统进行全网无功优化计算子站SVG无功补偿设备的无功需求量;主站AVC系统获取子站SVG无功补偿设备系统的无功需求量和当前各个SVG无功补偿设备单元的无功实时值、稳态调节下限值、稳态调节上限值,并依据无功分配方式分配无功调节量并下发至各个SVG无功补偿设备单元;子站SVG无功补偿设备系统的各个SVG无功补偿设备单元,根据所属的子站SVG无功补偿设备系统的投入状态、对应主变压器及闭锁状态进行电压无功调节。传统的电力电容器补偿响应时间较长,当电力负荷变化比较快时,电力电容就无法很好的响应,可能会导致过补或频繁投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原有的电力负荷变化时产生过补偿或频繁投切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智能无功优化控制系统及方法,使用电力电容器将电力负荷端大部分无功补偿掉,再使用SVG无功补偿设备将剩余变化的无功进行补偿,将补偿性能和经济性能相结合,实现SVG无功补偿设备与电力电容器组合投切的控制平衡。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智能无功优化控制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数据采集模块、MCU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所述MCU模块分别与投切控制模块、环境监测模块、扩展输出模块、电源模块人机界面模块相连,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与监控管理云平台无线连接,所述监控管理云平台与终端无线连接。电容投切控制模块能够实现最多18组电容器投切控制,全部由光耦进行电气隔离,根据需求焊接分别作为晶闸管投切控制和接触器投切控制。具有智能投切功能,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入最少的电容器组来满足目标功率因数及最小无功功率的要求。而且具备先投入,先切除的功能,以均衡各个电容器组的使用时间。
作为优选,所述的数据采集模块包括SVG无功补偿设备无功补偿设备和通信模块,MCU模块通过通信模块与SVG无功补偿设备相连。采集了电网、负载(CT)、SVG无功补偿设备的实时信息和电容器的投切设置信息。
作为优选,所述的环境监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模块和湿度传感器模块,若干个温度传感器模块和湿度传感器模块安装在配电柜内部。MCU模块通过采样温度和湿度数据,根据风扇开启条件判断是否开启风扇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佳和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佳和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89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