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18797.3 | 申请日: | 202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4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颜丰文;黄尊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07/77 | 分类号: | C07D307/77;C07D307/91;C07D333/50;C07D333/76;C07D405/10;C07D409/10;C07F7/08;C09K11/06;H01L51/54;H01L5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晶;蒋洪之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电致发光 材料 器件 | ||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具有式(1)结构:还描述其在有电致发光器件的应用。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19年1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6/248,743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全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简称EL)材料和器件,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与过去相比,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organic EL)器件,即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
如本文所用,通常“顶部”意指离基板最远,而“底部”意指最靠近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基板。在第二层被描述为“在”第一层“上”的情况,是指第二层被安置于离基板较远处。不过,除非明文规定第二层“与”第一层“接触”,否则第二层与第一层之间可以存在其它层。举例来说,即使阴极和阳极之间存在多个有机化合物薄膜层,仍可以将阴极描述为是“在”阳极“上”。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一种有机化合物,以下式(1)表示:
下组成的群组:烷基、烷氧基、芳烷基、卤化物、单环芳族基团、多环芳族基团、单环杂芳族基团、多环杂芳族基团、卤素、和其组合;其中每个R1取代基任选地被苯基、联苯基、萘基、异丙基、辛氧基、甲基、或乙基取代;并且其中基团P任选地被烷基取代。
附图说明
图1、图2、图3显示本发明多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示意图。
图中:110透明电极 120电洞注入层 130电洞传输层 140发光层
150电洞阻挡层 160电子传输层 170电子注入层 180金属电极
210透明电极 220电洞注入层 230电洞传输层 240E发光层
250电洞阻挡层 260电子传输层 270电子注入层 280金属电极
310透明电极 320电洞注入层 330电洞传输层 340E发光层
350电洞阻挡层 360电子传输层 370电子注入层 380金属电极
EX示例化合物 D1客体材料(发光层的掺杂剂材料)
101、201、301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从当前本领域的有机化合物研发实践来看,受体构件的开发与试验,往往成为新有机化合物研发的突破口。针对受体构件所标定的缺口或特定层,研发具有OLED光电机理作用,可以实际解决技术问题的新有机化合物,既是研发阶段的主要思路与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提出专利申请的关键技术基础。由于上述光电机理的研究方式,已经成为本领域研发有机化合物的关键工作,在确定本申请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时,即不宜脱离本领域的研发实践和客观规律。同样是分析发明构思的过程,如果可以遵循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研发思路,体会发明创设的历程,从本质上把握申请人的技术贡献,会有助于更准确地确定化合物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且为技术启示的判断打下深厚基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机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87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物品收纳构造
- 下一篇:商品数据处理装置及控制方法、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