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全硬化冷轧工作辊热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18336.6 | 申请日: | 202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0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吴欣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亿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0 | 分类号: | C21D1/20;C21D9/3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才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3 | 代理人: | 张迎召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硬化 冷轧 工作 热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全硬化冷轧工作辊热处理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全硬化冷轧工作辊热处理工艺,工件首先进行预热处理,然后通过1080‑1180℃进行高温淬火加热,再将工件吊入恒温淬火环境温度内进行恒温淬火处理。该新型全硬化冷轧工作辊热处理工艺,每个阶段进行加热保温的目的在于保障工件内外金属组织均达到设定的温度后,再往更高温度环境进行移动,最后进入淬火温度,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件形变量,缩短了工件在淬火温度中的加热时间,提高了工件热处理的效率,提高工作辊金相组织分布的紧密性、抗热震性和耐磨性,保障冷轧工作辊本身不同尺寸部分达到相同温度后在进行吊上空冷,有效的降低冷轧工作辊的变形量,避免工作辊弯曲或破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硬化冷轧工作辊热处理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全硬化冷轧工作辊热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冷轧工作辊按所轧制产品可分为:冷轧不锈钢带、冷轧铜带、冷轧特殊合金钢带等用途上,新型全硬化冷轧工作辊适用于轧制超硬态、超超薄及特殊不锈钢、铜带及特殊板带上,最高轧制板材硬度达到HV580以上。冷轧工作辊在轧制压延时,辊身表面需要承受较大的接触应力、交变应力和摩擦力,使得传统的冷轧工作辊在压延过程中容易产生热裂裂纹,易造成工作辊爆辊、剥落、断裂的情况发生,同时冷轧工作辊在承受较大的外应力作用下易弯曲变形,减少使用寿命,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冷轧工作辊本身的质量绝大部分取决于热处理加工工艺的金相组织处理质量,冷轧工作辊的金相组织分布不均匀易造成辊面硬度不均匀的情况,降低了工作辊的整体使用强度,而现有的冷轧工作辊一般是通过淬火之后回火冷却的传统热处理工艺,造成工作辊表面硬化层浅及硬度分布不均匀的情况,降低了工作辊表面的硬度和稳定性,因此发明人经过多次的实验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全硬化冷轧工作辊热处理工艺,提高冷轧工作辊的使用质量。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全硬化冷轧工作辊热处理工艺,解决了冷轧工作辊经过传统的热处理工艺淬化不均匀长时间使用之后易损伤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全硬化冷轧工作辊热处理工艺,工件首先进行预热处理,然后通过1080-1180℃进行高温淬火加热,再将工件吊入恒温淬火环境温度内进行恒温淬火处理,然后进行回火热处理,最后进行空气冷却。
优选的,所述工件预热处理分为三个阶段预热处理,分别为400℃预热、600℃预热、800℃预热,工件在400℃温度预热时间为3-4小时,在600℃温度预热时间为2-3小时,在800℃温度预热时间为1-2小时。
优选的,所述工件在1080-1180℃高温淬火加热时间为70-90分钟。
优选的,所述工件在150-210℃温度范围内进行恒温淬火处理,恒温淬火时间为7-12分钟。
优选的,所述工件回火热处理包括至少三次或三次以上热处理,先后进行160-200℃低温回火3-4小时保温、300-350℃预热回火2-3小时保温、510-545℃高温回火3-4小时保温。
一种新型全硬化冷轧工作辊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热处理加工步骤:
S1、将工件放置在加热设备上夹持吊入进行预热,先后进行400℃预热、600℃预热、800℃预热,工件在400℃温度预热时间为3-4小时,在600℃温度预热时间为2-3小时,在800℃温度预热时间为1-2小时;
S2、将预热结束的工件吊入1080-1180℃高温淬火环境加热,高温淬火加热时间为
S3、然后将工件吊入恒温淬火环境中进行恒温淬火处理,恒温淬火环境温度为150-210℃,恒温淬火时间为7-12分钟;
S4、将淬火处理之后的工件进行油冷至110℃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亿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亿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83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