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航道地形图和水位数据的水深信息生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17766.6 | 申请日: | 202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97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梁山;梁晶;王德军;徐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13/00 | 分类号: | G01C13/00;G06T1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航道 地形图 水位 数据 水深 信息 生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航道地形图和水位数据的水深信息生成方法,属于航道测绘与航道维护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航道地形图为基础,通过读取航道地形图中的测量数据,结合水位站实测水位或预测水位,采用不同水位站加权系数计算模型动态修正图示水深点或高程点处的水深值,筛选出满足条件的水深点或高程点,构成可航区域,生成水深信息,为航标位置校核提供科学依据,为船舶安全航线和航道水深预警工作提供主要判据,为长江航道管理提供更为科学的水深信息服务,且由于可直接对CAD格式的航道地形图进行操作,有效地简化操作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道测绘与航道维护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航道地形图和水位数据的水深信息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数字测图是利用测绘先进仪器如全站仪、GPS等工具,野外进行地形信息数据采集,室内借助计算机与地形图成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是一种全解析测图的方法。它实现了测图的自动化、数字化、高精度。将数字测图技术运用于航道工程,可为航道的工程资料管理、工程设计数字化、自动化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航道地形测图是指以通航河段为描绘对象,反映航道及有关陆域的地形、地物、地貌及助航标志等内容的带状测量图,主要包括通航河段全部河床范围内的水上水下地形、地物,水深,流速流向,岸上一定范围的地物标志,以及航行碍航物、限航物等,特别反映了水下障碍物和岸上与航行或水道变化有关的地物,以及港区水域、陆域的设施,助航设施等,是航道规划、航道工程设计与施工、航道维护、船舶航行等工作的参考图籍资料。
航道水深信息表征了航道条件,是重要的航道尺度指标,也是船舶在航行中参考的最重要的指导参数,同时它也为航道部门组织开展航道维护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目前航道管理部门使用水深测量仪测量的水深数据数值为实测水深值,即测深仪测得的水面至河床的绝对深度。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海拔、潮汐等原因,实测的绝对水深值不仅对于航行船舶没有使用价值,对其他河段也没有参考价值,实测数据是无法标注在等高线图上的。因此需要使用国家规定的标准来进行水深标注,即先将实测水深值转化为图注水深,这一过程称为航道水深数据的高程校正。
针对航道水深信息生成,目前具有一种解决方案《一种基于电子航道图及水位数据的航道水深信息生成方法》。该方案以电子航道图为基础,根据沿江水位站发布的实测与预测水位信息,结合电子航道图的基准面信息对水深值进行动态修正,得到绝对水深值;根据绝对水深值,提取等深线;根据等深线的深度区间,计算指定深度的可航区域和动态中心线,并通过WebService发布所生成的水深信息。
该方案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一是电子航道图更新周期长。根据《长江电子航道图系统运行条件下航道维护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电子航道图的更新需要经过河床地形测量、数据预处理、生产制作以及数据检测后方可发布使用。一般情况下,河床地形测量频率最高1次/月、数据预处理最短用时4小时/幅、生产制作最短用时4小时/幅。二是电子航道图更新发布及航道水深信息生成需要专门机构利用ArcGIS工具箱对电子航道图进行等深线的提取,该方法无法直接对CAD格式的航道地形图进行操作,操作专业性强,不具备普遍适用性。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航道地形图的和水位数据的水深信息生成方法,以航道地形图为基础,通过读取航道地形图中的测量数据,结合水位站实测水位或预测水位,采用不同水位站加权系数计算模型动态修正图示水深点或高程点处的水深值,筛选出满足条件的水深点或高程点,构成可航区域,生成水深信息,为航标位置校核提供科学依据,为船舶安全航线和航道水深预警工作提供主要判据,为长江航道管理提供更为科学的水深信息服务,且由于可直接对CAD格式的航道地形图进行操作,有效地简化操作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航道地形图和水位数据的水深信息生成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步骤1:读取航道地形图中的测量数据。该测量数据包括水深点或高程点信息以及基准面代码信息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77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