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合辐射致冷技术水冷空调冷凝器的节能空调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17662.5 | 申请日: | 2020-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4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富强;程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F24F5/00;F24F13/3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伟晨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09 | 代理人: | 李晓敏 |
| 地址: | 264209***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合 辐射 致冷 技术 水冷 空调 冷凝器 节能 系统 | ||
一种结合辐射致冷技术水冷空调冷凝器的节能空调系统,属于空调节能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建筑空调系统尤其是中央空调高能耗的问题。技术要点:一种结合辐射致冷技术水冷空调冷凝器的节能空调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辐射致冷板、换热器、循环泵、蒸发器、压气机、节流阀和冷凝器;辐射致冷板为两个或多个时,采用串联或并联形式相连;辐射致冷板与换热器、循环泵通过第一循环管路顺时针连接;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和压气机通过第二循环管路逆时针连接;冷凝器置于换热器内且二者可进行换热。本发明结合辐射致冷技术,通过辐射致冷板冷却水给空调冷凝器进行水冷散热,有效的减少空调风扇的运行时间和功率,从而达到了空调系统节能降耗20%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冷空调冷凝器的节能空调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结合辐射致冷技术水冷空调冷凝器的节能空调系统,属于空调节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明显,各个国家都在倡导节能减排,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夏天对空调的需求也是不断的增加,而空调的能耗占建筑物能耗的40%,降低空调能耗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降低空调能耗的主要方法是加强冷凝器的散热,目前给冷凝器散热的方式是利用风扇强制对流散热,与普通的水冷对流换热系数相当,但水冷的能耗远低于此。经过调研,也有现有技术指出通过水冷给空调冷凝器降温,限制水冷降温的最大的问题在于无法给循环水进行冷却,这也使得给冷凝器水冷降温技术难以推广实施。如此以来如何将水冷却成为关键的所在。
辐射致冷技术是通过将太阳波段进行反射,同时自身在大气窗口波段(8-13μm)有着强烈的发射,将热量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给太空,实现材料温度低于环境温度的效果。随着辐射致冷技术的成熟,其规模化利用成为了可能。根据最新的科研成果,目前辐射致冷材料的功率大约为95W/m2,可通过水为介质把这部分冷量存储下来。
辐射致冷技术与空调系统结合和有效的降低空调冷凝器的能耗,而根据调研,针对辐射致冷技术在空调系统上的应用尚未展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合辐射致冷技术水冷空调冷凝器的节能空调系统,以解决目前建筑空调系统尤其是中央空调高能耗的问题。本发明结合辐射致冷技术,设计的空调冷凝器降温的系统,通过辐射致冷板冷却水给空调冷凝器进行水冷散热,有效的减少空调风扇的运行时间和功率,从而达到了空调系统节能降耗20%的效果。此外,在大型单体建筑中,外加辐射致冷板本身的遮挡效果,空调系统综合节能降耗更加客观。再者,该方案整体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改造、成本低廉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结合辐射致冷技术水冷空调冷凝器的节能空调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辐射致冷板、换热器、循环泵、蒸发器、压气机、冷凝器和节流阀;辐射致冷板为两个或多个时,采用串联或并联形式相连;辐射致冷板与换热器、循环泵通过第一循环管路顺时针连接;所述冷凝器、蒸发器和压气机通过第二循环管路逆时针连接;所述冷凝器置于换热器内且二者可进行换热,所述节流阀安装于第二循环管路上,且位于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结合辐射致冷技术水冷空调冷凝器的节能空调系统还包括流量计,所述流量计安装于第一循环管路上,且位于辐射致冷板与换热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辐射致冷板架设于建筑物屋顶上。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器的循环储冷介质为乙二醇的水基型防冻液。
本发明所达到的效果为:
本发明结合辐射致冷技术,设计的空调冷凝器降温的系统,通过辐射致冷板冷却水给空调冷凝器进行水冷散热,有效的减少空调风扇的运行时间和功率,从而达到了空调系统节能降耗20%的效果。此外,在大型单体建筑中,外加辐射致冷板本身的遮挡效果,可避免阳光直射,可直接降低室内的温度,空调系统综合节能降耗更加客观。再者,本发明整体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改造、成本低廉等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76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绕式热源
- 下一篇:一种火电厂脱硫石灰石浆液密度测量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