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事故事件致因的智能化分析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16833.2 | 申请日: | 2020-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0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 发明(设计)人: | 阎红巧;冒亚明;吴顺成;王顺义;田琨;樊志强;余飞;栗玉华;李剑颖;张庆禄;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8 | 分类号: | G06F16/2458;G06F16/28;G06Q50/04;G06Q50/26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肖宇扬;付静 |
| 地址: | 1022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事故 事件 智能化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事故事件致因的智能化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描述信息;将事故事件描述信息输入预先建立的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中进行分析,并获取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输出的结果,作为目标事故事件的分析结果,该分析结果包括目标事故的目标类型、目标事故事件的目标原因以及目标事故事件的目标应对措施。可见,实施本发明通过智能化地分析石油安全事故事件,能够自动确定出事故事件的致因情况以及该事故事件对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事故事件的致因情况以及应对措施的确定准确性以及可靠性,从而加强石油化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管控,以降低发生石油化工安全事故事件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安全管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事故事件致因的智能化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化工行业是一种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连续作业等特点的高危行业。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往往会对社会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例如:影响到社会公共安全等。
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少石油安全事故事件的发生情况,保障工人的安全以及提高石油的作业效率,需要对每一次事故事件的致因进行分析。然而,实践发现,目前事故事件的致因分析方法一般为人工通过仪器采集石油化工事故现场数据,手动分析方法往往不准确,不利于石油化工事故事件的安全管控。因此,提出一种如何智能化地分析石油安全事故事件的致因情况,从而加强石油化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管控,以降低发生石油化工安全事故事件的可能性的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事故事件致因的智能化分析方法,能够智能化地分析石油安全事故事件的致因情况,从而加强石油化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管控,以降低发生石油化工安全事故事件的可能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事故事件致因的智能化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描述信息;
将所述事故事件描述信息输入预先建立的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中进行分析,并获取所述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输出的结果,作为所述目标事故事件的分析结果,所述分析结果包括所述目标事故的目标类型、所述目标事故事件的目标原因以及所述目标事故事件的目标应对措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确定事故事件样本中每个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参数集合,每个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参数集合包括该事故事件的类型、该事故事件的原因以及该事故事件的应对措施;
根据每个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参数集合所包括的事故事件参数建立事件类型层、事故事件的原因层以及事故事件的应对措施层;
建立每个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件类型层与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故事件的原因层之间的第一映射关系,以及建立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故事件的原因层与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故事件的应对措施层之间的第二映射关系;
基于每个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参数集合以及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与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第二映射关系,构建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作为所述预先建立的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事故事件的原因包括事件直接原因、事件间接原因以及事件管理原因;所述事故事件的原因层包括事件直接原因层、事件间接原因层以及事件管理原因层;
以及,所述方法还包括:
建立每个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件直接原因与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件间接原因层之间的第三映射关系,以及建立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件间接原因与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事件管理原因层之间的第四映射关系;
其中,所述基于每个所述事故事件对应的事故事件参数集合以及该事故事件对应的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与所述第二映射关系,构建事故事件致因分析模型,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68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