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防伪码的编码和解码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16741.4 | 申请日: | 2020-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22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魏乃绪;张爱丽;吴明进;钱伟;汤忠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码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19/06 | 分类号: | G06K19/06;G06K7/14;G06Q30/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福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5 | 代理人: | 陈远洋 |
| 地址: | 325800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兴科路3***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防伪 编码 解码 方法 系统 | ||
1.一种智能防伪码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的基础配置信息,根据系统分配的企业编号和批次号利用随机密码本混淆算法生成防伪编码;
S2:利用混淆算法将所述防伪编码转换成二维码和/或条形码,并将所述二维码和/或所述条形码分割为多个区块;
S3:基于随机产生的混淆系数和所述防伪编码的长度,利用自定义函数计算出不同区域记号在所述防伪编码的插入位置,利用当前区域记号和随机长度的混淆系数,形成的密钥,截取所述密钥的预设字节数作为加密密钥,利用所述加密密钥,采用DES算法对所述防伪编码进行加密,获得所述区块对应的颜色码;以及
S4:将所述颜色码对应写入所述二维码和/或所述条形码,生成所述智能防伪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伪码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编码为16位或20位无序对称加密的防伪编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防伪码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6位或20位无序对称加密的防伪码包括数字或英文防伪编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智能防伪码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还包括,将所述防伪编码分割为多个区块,生成所述防伪编码的区块对应的颜色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伪码的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利用混淆加密算法将所述防伪编码转换成二维码以及所述二维码左右两侧的条形码,所述二维码分割为4个区块,所述二维码左右两侧的所述条形码分别分割为4个区块。
6.一种智能防伪码的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图像扫描设备扫描所述智能防伪码,获取所述智能防伪码上包含的防伪编码以及不同区块的颜色并将其转换为对应的颜色码,其中,所述智能防伪码为利用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编码方法生成的智能防伪码;
利用反向混淆加密解析算法将所述智能防伪码上的二维码和/或条形码转换为对应的防伪编码;
获取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中所述智能防伪码上的防伪编码对应的二维码和/或条形码以及对应的颜色码;
验证解析后的所述防伪编码与所述智能防伪码上的防伪编码的一致性,以及扫描获取转换的所述颜色码与所述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中的颜色码的一致性。
7.一种智能防伪码的编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伪编码生成单元:配置用于基于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的基础配置信息,根据系统分配的企业编号和批次号利用随机密码本混淆算法生成防伪编码;
区块分割单元:配置用于利用混淆加密算法将所述防伪编码转换成二维码和/或条形码,并将所述二维码和/或所述条形码分割为多个区块;
颜色编码单元:配置用于基于随机产生的混淆系数和所述防伪编码的长度,利用自定义函数计算出不同区域记号在所述防伪编码的插入位置,利用当前区域记号和随机长度的混淆系数,形成的密钥,截取所述密钥的预设字节数作为加密密钥,利用所述加密密钥,采用DES算法对所述防伪编码进行加密,获得所述区块对应的颜色码;以及
防伪码生成单元:配置用于将所述颜色码对应写入所述二维码和/或所述条形码,生成所述智能防伪码。
8.一种智能防伪码的解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扫描单元:配置用于利用图像扫描设备扫描所述智能防伪码,获取所述智能防伪码上包含的防伪编码以及不同区块的颜色并将其转换为对应的颜色码,其中,所述智能防伪码为利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编码系统生成的智能防伪码;
解析单元:配置用于利用反向混淆加密解析算法将所述智能防伪码上的二维码和/或条形码转换为对应的防伪编码;
颜色码获取单元:配置用用于获取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中所述智能防伪码上的防伪编码对应的二维码和/或条形码以及对应的颜色码;
验证单元:配置用于验证解析后的所述防伪编码与所述智能防伪码上的防伪编码的一致性,以及扫描获取转换的所述颜色码与所述云端基础数据服务器中的颜色码的一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码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码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674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