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锰酸锂或镍锰酸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16319.9 | 申请日: | 2020-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03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 发明(设计)人: | 侯配玉;黄金昭;徐锡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G45/12 | 分类号: | C01G45/12;C01G53/00;H01M4/505;H01M4/525;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济南知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6 | 代理人: | 曹丽 |
| 地址: | 250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锰酸锂 镍锰酸锂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锰酸锂或镍锰酸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多次高温固相反应的新方法制备微米级单晶尖晶石正极材料:首先将Mn基和Ni0.25Mn0.75基目标前驱体与锂源混合,其中锂元素与过渡金属元素的摩尔比控制在0<x≤0.2之间,高温固相反应生成非整比尖晶石相Li2xMn2O4或Li2xNi0.5Mn1.5O4;继续加入锂源,使得摩尔比提高至0.2≤x≤0.5,继续高温固相反应,并重复上述步骤至Li/TM=0.5后高温固相反应。该微米级单晶尖晶石材料具有更低比表面积,能够显著降低电极表面副反应导致的锰溶解,有助于提高尖晶石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满足市场上对长寿命锂离子电池的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iMn2O4或LiNi0.5Mn1.5O4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锂离子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等优势被认为是理想的储能技术。电极材料是构成锂离子电池的重要部分,也是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使用寿命等性能的关键因素。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正极和负极材料主要为层状LiCoO2和石墨,其中石墨负极的实用比容量已超过300mAh/g,且成本低廉、结构稳定性优异。与之相比,当Li1-xCoO2中Li+的脱出量x0.5时会发生六方相向单斜相的不可逆转变,造成放电容量的急剧衰减,因此正极材料LiCoO2的实用比容量仅为140mAh/g。此外,稀缺的钴资源导致LiCoO2正极材料的成本较高。总之,低容量与高成本的LiCoO2正极成为限制锂离子电池性能提升及其在大容量、高功率系统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
尖晶石型LiMn2O4属于立方晶系,Fd-3m空间群,具有三维锂离子迁移通道,LiMn2O4在3.95~4.1V高电压下有两个充放电平台,理论比容量可达148mAh/g,由于其成本低廉、安全性好、易合成、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被认为当前有希望的正极材料之一。但是由于锰的溶解、Jahn-Teller效应和电解液分解等原因,LiMn2O4在循环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容量衰减问题。目前,普遍认为造成LiMn2O4容量衰减的原因是电解液HF对正极材料的腐蚀;LiMn2O4正八面体空隙在充放电过程中出现四方畸变,稳定性较差的四方相Li2Mn2O4会在电极表面生成,即所谓的Jahn-Teller效应,这会导致正极材料与电解液接触面积过大,锰会加速溶解,同时会导致氧缺陷造成Mn的平均价态下降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63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轮电动平衡车
- 下一篇:一种固体废物生态循环处理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