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豆核桃过敏原基因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15885.8 | 申请日: | 202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23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魏嘉;丁功涛;兰海鸥;马忠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南昌大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5 | 代理人: | 喻莎 |
地址: | 73003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 核桃 过敏原 基因 二重 荧光 定量 pcr 检测 试剂盒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豆核桃过敏原基因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该技术方案针对大豆过敏原基因GlymBd 28K和核桃过敏原基因jug r1设计特异性的探针和引物,组成大豆核桃二重荧光定量PCR引物和探针组合,该试剂盒可对两种过敏原成分同时实现检测作用。在此基础上,本发明通过构建大豆核桃过敏原基因标准质粒,优化二重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以及引物探针浓度、退火温度优化,构建标准曲线,分别进行特异性试验、重复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对本发明的检测效果进行了验证。本发明提供的试剂盒具有高效、快速、特异性好等特点,能在1~2h之内得出结果,满足快速检测食品中大豆核桃过敏原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和核酸检测技术领域,进一步涉及基于基因检测技术的食物过敏原检测试剂盒,具体涉及一种大豆核桃过敏原基因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由于过敏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农作物的商品化等因素,人们开始重新评价食物过敏带来的问题,食物过敏对大众健康的影响也才开始受到重视,成为一种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实验室中用来鉴别致敏成分的常用方法主要是基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PCR反应。在食品安全方面,ELISA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兽药残留、农药残留、动植物疫情、有害微生物、动植物毒素等方面的快速检测分析,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人们对食品过敏认识的深入和重视程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ELISA技术已被开发出来,用于食品中致敏原蛋白提取物和特殊食品致敏原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此外,致敏物质的DNA分子可以通过PCR技术来扩增,在PCR过程中DNA分子的引物也得到了扩增。产物即可利用分子量的大小在琼脂糖电泳上进行分离。一般来说,选择合适的引物可使具有一定同源性的DNA分子之间的交叉反应降低到最低程度,尽可能地减少假阳性结果的产生。PCR技术的这一特点使得它在检测致敏物质方面相对于其他检测方法具有很大的优势。
国际上,对食品致敏成分的研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各国政府和机构也越来越重视在食品标签上标注致敏成分。欧盟联合法律EC89/2003规定,在其管辖范围内出售的含有花生、坚果、鸡蛋、牛奶、甲壳类、鱼类、芝麻、含麸质谷类、大豆、芹菜、芥末、每千克或每升在10毫克以上的硫碘氧化物和亚硫酸盐的食品都必须在其产品标签中标明。除食品法典委员会所确定的八类致敏原物质及10mg/kg以上的亚硫酸盐外,还包括芹菜、羽扇豆、软体动物及这几类产品致敏原标签和消费者保护方案,规定所有在美国销售的包装食品必须符合有关食品致敏原标注要求,其中致敏原主要指:牛奶、蛋、鱼类、甲壳贝类、坚果类、小麦、花生、大豆等8种成分;其它国家包括韩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也都要求在其本国销售的食品标签中标注其中所含有的致敏成分。
我国虽然研究食品致敏成分的工作开展得相对较晚,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饮食和健康的重视,食品致敏成分的研究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而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且,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也对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先后颁布了一些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北京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广州市地方技术规范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为了能够有效检测食品中的致敏成分,避免因为没有发现或标注不完善而引发的食物过敏现象,各国先后发展了免疫印迹法、ELISA法、PCR法、等离子共振免疫法等实验室方法用于检测食物致敏原,并逐步建立了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花生、面筋、大豆、鱼、虾等致敏原的检测方法。然而,现有方法在检测效果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其中,部分方法以蛋白作为检测目标,由于在产品加工过程中蛋白易遭到破坏,因此导致此类方法的可靠性难以保证;相对于蛋白而言,DNA性质比较稳定,以其作为检测目标更加可靠,因此PCR法在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选择何种基因作为检测目标,采用怎样的检测方法才能保证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现有技术尚未获得理想的解决方案。此外,在目前的检测技术中,无法在一个反应体系中检测两种过敏原,使得针对多种过敏原的检测只能分别进行。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民族大学,未经西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58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