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灌注桩半桩施工的模块化弧形钢模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15279.6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9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郭洋洋;张冀;张青青;刘生平;程韬;蒲东均;陈健;苗通;高强;曹亚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66 | 分类号: | E02D5/66;E02D5/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徐丽娜 |
地址: | 51001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灌注 桩半桩 施工 模块化 弧形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灌注桩的半桩施工用模块化弧形钢模及半桩施工方法,所述模块化弧形钢模由多个标准单元拼接而成,所述模块化弧形钢模安装在所述半桩对应的空桩区域,所述标准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空,所述壳体由平板和弧形板合围而成,所述平板的两端与所述弧形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壳体所在的空间为所述空桩区域。利用该模块化弧形钢模形成标准构件进行预制,在灌注桩的半桩施工过程中进行拼装,使其具有模块化条件。该模块化弧形钢模可适应工程中不同高度、不同直径的半桩施工,适用范围广,同时模块化弧形钢模可回收循环利用。能够有效提高半桩的施工质量及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提高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灌注桩的半桩施工用模块化弧形钢模及半桩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地下工程大力发展,其中以地铁建设为例,其线路多设于城市主干道路下方,穿越城市密集区,车站多选择于交通便利的平交路口,交通流量大,地下工程建设的同时需考虑城市交通的运转。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成熟,周边建筑物分布密集,由于道路宽度有限,地下工程采用明挖施工将对城市的通行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保证交通,此类情况的地下工程通常采用盖挖法或半盖挖法施工,盖板上方提供交通空间。
盖挖法施工中的盖板通常支撑于基坑围护结构上,围护结构通常采用灌注桩,盖板则支撑于灌注桩上,灌注桩既需作为盖板的支撑点,又需承受侧向土体压力,因此灌注桩桩顶以下一定高度内桩截面设计为半圆弧或弓形,即称之为半桩形式。
现有技术中灌注桩半桩的施工方法:步骤1:如图1所示,首先在成孔区域安装钢筋笼;步骤2:如图2所示,将成孔区域浇筑混凝土形成圆形灌注桩;步骤3:如图3所示,凿除圆形灌注桩上多余的混凝土形成灌注桩半桩。采用该施工方法形成的灌注桩半桩质量难以保证,施工工期长,同时灌注桩多余半桩混凝土凿除、运输工作量较大,且造成大量混凝土严重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注桩的半桩施工用模块化弧形钢模及半桩施工方法。该模块化弧形钢模安装于半桩对应的空桩区域,实现仅浇筑半桩区域混凝土,后期无需进行多余混凝土凿除,保障半桩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工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灌注桩的半桩施工用模块化弧形钢模,所述模块化弧形钢模由多个标准单元拼接而成,所述模块化弧形钢模安装在所述半桩对应的空桩区域,所述标准单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空,所述壳体由平板和弧形板合围而成,所述平板的两端与所述弧形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壳体所在的空间为所述空桩区域。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中,所述平板和所述弧形板均竖向放置,所述壳体的上端和下端均敞开。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中,所述标准单元还包括有加劲肋,所述加劲肋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中,所述加劲肋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环绕一圈;优选地,所述加劲肋焊接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优选地,所述加劲肋位于所述壳体在高度上的中部。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中,所述标准单元还包括有若干定位钢板,若干所述定位钢板在所述壳体上端的内表面均匀设置,所述定位钢板用于两个所述标准单元之间的定位和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中,所述定位钢板与所述壳体之间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中,所述标准单元还包括有若干吊钩,所述吊钩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若干所述吊钩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均匀设置,所述吊钩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段,所述吊钩用于作为拼装和拆卸所述标准单元时的吊装点。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模块化弧形钢模中,还包括有封底钢板,多个所述标准单元上下排列,所述封底钢板设置在最下面的所述标准单元的下端,所述封底钢板将位于最下面的所述标准单元的下端全面覆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52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容检测电路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磁吸式载网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