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益菌化的木霉菌和芽孢杆菌包衣化肥的制备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14574.X | 申请日: | 2020-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8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陈捷;丁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5G3/60 | 分类号: | C05G3/60;C05G3/00;C05G5/30;C12N1/20;C12N1/14;C12R1/07;C12R1/885 |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益菌化 霉菌 芽孢 杆菌 包衣 化肥 制备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益菌化的木霉菌和芽孢杆菌包衣化肥的制备及其应用;该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骤:(1)制备耐高温棘孢木霉菌粉剂;(2)制备解淀粉芽孢杆菌粉剂;(3)称取硫酸钾复合肥,N‑P2O5‑K2O 14‑16‑15;(4)步骤(3)中加入0.18%的肥料多功能包裹剂S1;(5)将硫酸钾复合肥和多功能包裹剂包裹均匀后,加入步骤(2)制得的解淀粉芽孢杆菌;(6)加入步骤(1)制得的棘孢木霉菌粉剂,混合均匀,即可。本发明制备的具生物防治功能的木霉菌和芽孢杆菌包衣化肥对玉米苗枯病、穗腐病和茎腐病和叶斑病等作物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促进玉米生长、提高玉米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种生防菌(木霉菌和芽孢杆菌)包衣复合化肥的益菌化技术及其在玉米防病增产中的应用;具体涉及一种益菌化的木霉菌和芽孢杆菌包衣化肥的制备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玉米生产中常遇到多种土传病害,如玉米苗枯病、茎腐病、纹枯病和穗腐病等。玉米苗枯病,主要致病菌为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Sacc.)Nirenberg],一般田块发病率为10~50%,重病田块常缺苗3~5成,重者毁种,严重影响产量。玉米穗腐病病原菌主要为禾谷镰孢(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和拟轮枝镰孢(Fusariumverticillioides)等,主要为害玉米果穗籽粒,造成直接减产和毒素污染,穗腐病重发年份发病率为30~40%,感病品种发病率高达50%以上,产量损失高达30~40%。玉米茎腐病主要由禾谷镰孢菌和腐霉霉菌(Pythium spp)引起,一般田块发病率10~20%,严重地块发病株率达50~60%,每亩减产10~30%,严重地块减产50%,造成倒伏和机械收获困难。上述土传病害尚无理想的化肥防治技术,而生防菌,例如木霉菌颗粒剂在播前与化肥混施平均可达到60%以上的防治效果,然而,木霉菌颗粒剂与化肥混施技术仍有费工费时的缺点,而且木霉菌对高温等耐逆境因子较敏感,因此如何生防菌包衣在化肥表面,形成益肥化的化肥颗粒,从而实现生防微生物与化肥协同高效防治病害,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增产的目的。该技术需要攻克以下难题:(1)生防菌需要耐受包衣干燥过程中的高温对生防菌活性的影响;(2)生防菌需要耐受化肥本身的胁迫,保持较高的繁殖活性;(3)需要解决益菌化的化肥加工工程中易结块的难题。因此,选择筛选高产抗逆性孢子的生防木霉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发明益菌化肥耐高温干燥技术和耐化肥胁迫技术,开发新型兼有生防功能的微生物-化肥复合制剂,实现传统化肥品种的升级换代。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益菌化的木霉菌和芽孢杆菌包衣化肥的制备及其应用。本发明生防菌包衣化肥的制备中所用耐高温技术是以阿拉伯胶及β-环糊精配比作为木霉菌耐高温保护剂,结合进风温度115℃,出风65℃低温干燥的方式进行制备。本发明制备过程中,加入多功能包裹剂S1,阻断了化肥与生防菌的接触,避免化肥对木霉菌和芽孢杆菌繁殖的胁迫。最终获得一种防治玉米镰孢菌病害效果好的抗病益菌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防菌包衣化肥颗粒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S1、制备耐高温棘孢木霉菌粉剂;
S2、制备解淀粉芽孢杆菌粉剂;
S3、称取硫酸钾复合肥,加入包衣机中,并调整包衣机的转速及温度;
S4、待步骤S3中硫酸钾复合肥表面上升至预设温度后,加入0.18%(相对于硫酸钾复合肥)肥料多功能包裹剂;
S5、待步骤S4中所述肥料多功能包裹剂均匀包裹硫酸钾复合肥表面时,加入4~5%(相对于硫酸钾复合肥)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粉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45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