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蛮蠊高效消杀收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14368.9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21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张茜;黄雯;张明健;张光勋;徐宝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江有害生物防治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20 | 分类号: | A01M1/20;A01M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收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蛮蠊高效消杀收集器,包括下底壳和上顶盖,且下底壳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进入口,下底壳的内侧竖向转动连接有挡住第一进入口的第一闸门,下底壳包括环形侧板和底板,底板由两放置板组成,两放置板上侧之间的角度小于180度;放置板的上侧设置有推动结构,推动结构包括伸缩组件、弹簧以及推动组件,伸缩组件水平设置于两放置板的上侧,伸缩组件的两端部分别竖向转动连接于两放置板的上侧,伸缩组件上设置有推动伸缩组件向下移动的推动组件;环形侧板的底部拆卸安装有用于收纳药物及蟑螂的收纳槽。工作人员通过推动组件向下推动伸缩组件,伸缩组件推动两放置板向下转动,两放置板上的药物及蟑螂滑落至收纳槽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蛮蠊收集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蛮蠊高效消杀收集器。
背景技术
蟑螂是一种古老的昆虫,它繁殖迅速,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是细菌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蟑螂经常出没于饭店、超市、家庭厨房等地方,使人们感到厌恶,并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
现有的技术中,包括下底壳,扣合在下底壳顶部开口处的上顶盖,且下底壳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开口,下底壳的内侧竖向转动连接于抵接于下底内侧且堵住开口的第一闸门,且旋转第一闸门的底部开设有开口,且下底壳的底部间隔开设有仅供蟑螂看见药剂的缺口。当使用该收集器时,工作人员将药剂放置于下底壳内侧的底部,药剂为通过缺口传入收集器的外侧,蟑螂通过药味爬至缺口处,并通过缺口看见药剂。因此,由于第一闸门较轻,蟑螂通过缺口爬入下底壳内,且第一闸门向上转动,当蟑螂爬入下底壳内时,第一闸门通过重力作用下,第一闸门重新关闭。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药剂常常用上一天多时,药剂便失去原来的效果,药剂也无法散发出该有的药味道来吸引蟑螂。因此,工作人员需要通过打开上顶盖,清理掉药剂以及死在下底壳内的蟑螂,然后添加新的药剂。现设计一种收集器,下底壳的下侧拆卸安装有用于收集废弃药剂及蟑螂的收纳槽,当工作人员需要更换药剂及清理蟑螂时,可直接将蟑螂排入收纳槽内,然后添加新的药剂,进而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蛮蠊高效消杀收集器,其优势在于,方便对蟑螂及药物的清理。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蛮蠊高效消杀收集器,包括用于放置药物的下底壳,所述下底壳的顶部扣合有上顶盖,且所述下底壳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下底壳内侧相通的第一进入口,所述下底壳的内侧竖向转动连接有挡住所述第一进入口的第一闸门,所述下底壳包括竖直设置的环形侧板和水平设置于所述下底壳内侧的底板,药物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由两竖向转动连接于所述环形侧板内侧的放置板组成,两所述放置板上侧之间的角度小于180度;所述放置板的上侧设置有推动两所述放置板闭合或打开的推动结构,所述推动结构包括伸缩组件、弹簧以及推动组件,所述伸缩组件水平设置于两所述放置板的上侧,所述伸缩组件的两端部分别竖向转动连接于两所述放置板的上侧,所述伸缩组件上设置有推动伸缩组件向下移动的推动组件;当两所述放置板向下转动并展开时,所述伸缩组件伸长,且所述弹簧设置于伸缩组件上且阻碍伸缩组件伸长;所述环形侧板的底部拆卸安装有用于收纳药物及蟑螂的收纳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使用该收集器时,工作人员向下滑动并打开上顶盖,工作人员将药物洒在两放置板的上侧,并扣合上上顶盖。此时,蟑螂通过第一进入口向下底壳的内侧爬动,且第一闸门竖向转连接于下底壳的内侧,因此蟑螂向下底壳内侧爬入时,第一闸门被撑开,蟑螂爬入下底壳内,且不能爬出。
当需要更换药物时,工作人员通过推动组件推动伸缩组件向下移动,且伸缩组件连接于两放置板的上侧,且两放置板上侧之间形成的角度小于一般180度,因此推动组件产生斜向向下的力使两放置板向下转动,且伸缩组件伸长,两放置板的接触面相脱离,放置板上的蟑螂及药物滑落至收纳槽内,进而完成蟑螂及药物的收纳。同时,当工作人员松开推动组件时,弹簧恢复远离位置并使两放置板向上转动并相抵接,工作人员可继续向两放置板上洒上新的药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江有害生物防治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江有害生物防治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43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