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放式软着陆缓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14034.1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6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元;王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B15/00 | 分类号: | F42B15/00;F42B10/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放式 软着陆 缓冲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放式软着陆缓冲装置,主要用于开放式软着陆缓冲领域;主要包括上底座、弹簧阻尼缓冲机构、限位支撑架机构、下底座、球副连接机构;本发明优点在于:使用开放式缓冲机构,无需在缓冲装置外部套有防尘套,以防止着陆器着陆时带起的灰尘进入封闭式缓冲装置内部,破坏工作的安全稳定性;在上短轴和下长轴外部装有渐进型弹簧,上短轴和下长轴端部过盈配合金属橡胶,构成弹簧阻尼机构在着陆时吸收缓冲减少震动;开放式限位支撑机构采用渐进式连杆支架结构,在每一对支架之间有限位挡板可以限制支撑支架的最大位移,防止出现过载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放式软着陆缓冲装置,属于开放式软着陆缓冲领域。
背景技术
软着陆缓冲装置是着陆器安全着陆的关键部件,主要作用是在着陆的过程中吸收大部分的冲击能量,使着陆器安全、稳定的着陆,避免出现翻倒和反弹的现象。在着陆过程中,反喷火箭和落地的巨大冲击力作用在土壤上,会吹起灰尘,由于灰尘细小、数量多,难以避免进入着陆缓冲装置,破坏机构,影响工作的安全性。因此设计了一种开放式软着陆缓冲装置,整体机构为开放式,无需担心灰尘进入内部影响机构的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放式软着陆缓冲装置,主要用于开放式软着陆缓冲领域;开放式软着陆缓冲装置:包括上底座、弹簧阻尼缓冲机构、限位支撑架机构、下底座、球副连接结构;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 使用开放式缓冲机构,无需在缓冲装置外部套有防尘套,防止灰尘进入内部破坏工作的安全稳定性;
2. 渐进型弹簧和金属橡胶构成弹簧阻尼机构在着陆时吸收缓冲减少震动,渐进型弹簧采用了粗细、疏密不一致的设计,冲击力大时,粗部分的弹簧起到支撑缓冲的作用,冲击力不大时可以通过弹性系数较低的部分吸收震动的起伏,保证着陆平稳性;
3. 开放式限位支撑机构采用渐进式连杆支架结构,在每一对支架之间有限位挡板可以限制支撑支架的最大位移,防止受力过大时破坏缓冲机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机构进一步说明。
附图1:开放式软着陆缓冲装置整体示意图
附图2:弹簧阻尼缓冲装置示意图
附图3:开放式限位连杆支撑架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零部件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说明。
如附图1-3所示,开放式软着陆缓冲装置中包括,上底座1,渐进型弹簧2,下底座3,球副连接结构4,上底座轴5,上底座轴金属橡胶6,下底座轴金属橡胶7,下底座轴8,上连杆9,中连杆10,下连杆11,限位挡块12。
优选的,下底座轴8、球副连接结构4分别与下底座3焊接为一体,上底座轴5与上底座1焊接为一体。
优选的,上底座1与下底座3表面等圆周分布四个耳座,通过耳座与限位支撑架机构铰链连接。
优选的,限位挡块12安装在限位支撑架机构与上底座1和下底座3铰接处,以及上连杆9,中连杆10,下连杆11铰接处,用于限制位移行程过大。
优选的,渐进型弹簧安装在上底座1和下底座表面的弹簧座内。
优选的,上底座轴5与6上底座轴金属橡胶、下底座轴8与下底座轴金属橡胶7通过楔形端部过盈连接。
优选的,使用开放式缓冲机构,无需在缓冲装置外部套有防尘套,防止灰尘进入内部破坏工作的安全稳定性。
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40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