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机膜制氮油箱惰化与座舱环境控制的耦合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10866.6 | 申请日: | 2020-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14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卫华;彭孝天;张瑞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D37/32 | 分类号: | B64D37/32;B64D13/06;B64D13/08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王慧颖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膜制氮 油箱 座舱 环境 控制 耦合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机膜制氮油箱惰化与座舱环境控制的耦合系统,属于航空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系统为将飞行器燃油箱中空纤维膜制氮惰化系统与座舱环境控制系统耦合,即将惰化系统中高氧浓度的排气通过引射泵引射与环控系统中涡轮冷却器出口的低温气体混合,然后送至座舱,调节座舱内的温度、压力、氧气浓度及空气洁净度,保障司乘人员健康与生理需要。本发明有效减少了座舱环控系统的发动机引气量,降低了燃油代偿损失;增加座舱氧浓度水平,有利于提升座舱压力高度、减轻座舱结构重量;降低了膜制氮装置排气压力,增加分离膜内外压差,提高膜装置分离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系统技术领域,涉及飞行器燃油箱惰化系统与环控系统耦合,特别涉及一种飞机座舱弥散式供氧系统,具体是一种飞机膜制氮油箱惰化与座舱环境控制的耦合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50年来,全球范围内运输类飞机燃油箱爆炸事故共发生18起,总计542人遇难,已成为民用航空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1996年波音747飞机TWA800中央翼油箱的可燃蒸汽被点燃导致爆炸,全机人员丧生,促使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颁发了一系列修正案、咨询通报和适航规章,强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点火源和可燃蒸汽浓度,以减少运输类飞机燃油箱可燃性,增加燃油箱安全。我国民用航空局也制定了类似的航空规章。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及美国国家运输安全部均认为燃油箱惰化是一种可行的降低油箱燃爆风险的技术措施,其中,中空纤维膜制取富氮气体的机载制氮惰化技术是目前最经济、实用的飞机油箱燃爆抑制技术,在波音和空客的各种型号飞机以及我国国产机型中均有应用。其原理是把来自发动机引气,经过温度调节、压力调节、去除臭氧、水分、杂质等污染物后,通入由中空纤维膜构成的空气分离装置内分离成富氧气体和富氮气体,富氮气体充入燃油箱进行洗涤或冲洗惰化,富氧气体作为废气给予排出。
另外,为保障飞机在飞行时,司乘人员的生命健康与设备的正常使用,部分飞机通过设置空气循环制冷系统来调节座舱的温度、压力、氧浓度及空气洁净度,其原理是,来自飞机发动机引气,经过温度调节、压力调节、去除臭氧、水分、杂质等污染物后,进入涡轮冷却器膨胀降温,低温清洁空气进入座舱。
但是,无论是惰化系统,还是空气循环系统,均需提供发动机引气,降低了飞行的可用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飞机膜制氮油箱惰化与座舱环境控制的耦合系统,即将惰化系统中高氧浓度的排气与环控系统涡轮冷却器出口气体混合后,再送至座舱,实现调温、调压和弥散式供氧一体化,以确保司乘人员的生理需要。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飞机膜制氮油箱惰化与座舱环境控制的耦合系统,所述的耦合系统包括发动机引气,所述的发动机引气后分别设置两个股流通道,所述的发动机引气的其一股流通道后连接气体调节装置,气体调节装置后连接空气分离模块,空气分离模块包含气体入口、富氮气体出口、富氧气体出口,所述的发动机引气通过气体调节装置调节后通过气体入口进入空气分离模块;
所述的空气分离模块的富氮气体出口分别并联连接第二电动压力调节阀、第二手动压力调节阀,所述的第二电动压力调节阀、第二手动压力调节阀的出口后依次连接第二流量传感器、第一氧浓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阻火器、油箱、第二阻火器,第二阻火器的出口端将废气排至机外;油箱上方分别设置有碳氢化合物浓度传感器、第二氧气浓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
所述的空气分离模块的富氧气体出口依次连接引射泵、第三氧气浓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三流量传感器、第三控制阀、混合阀;
所述的发动机引气的其二股流通道后通过第四控制阀依次连接初级换热器、压气机、次级换热器、涡轮、第四氧气浓度传感器、第五温度传感器、第四压力传感器、第四流量传感器、第五控制阀;所述的第五控制阀连接至混合阀的另一入口,上述的系统形成耦合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08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填管道消力器及尾砂充填装置
- 下一篇:一种垂直式灌溉子系统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