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交通终端备份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10578.0 | 申请日: | 2020-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29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谭君;吴游东;李茜;赵鹏程;刘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虹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6 | 分类号: | H04L12/46;H04L45/12;H04L45/247;H04L45/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睿 |
地址: | 430205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交通 终端 备份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终端备份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第一主用列车接入单元和第一备用列车接入单元均与第一交换机连接;第二主用列车接入单元和第二备用列车接入单元均与第二交换机连接;第一主用列车接入单元与第一路由器通过第一主用隧道进行通信;第一备用列车接入单元与第一路由器通过第一备用隧道进行通信;第一主用隧道和第一备用隧道的承载网络均为第一核心网;第二主用列车接入单元与第二路由器通过第二主用隧道进行通信;第二备用列车接入单元与第二路由器通过第二备用隧道进行通信;第二主用隧道和第二备用隧道的承载网络均为第二核心网。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轨道交通终端备份系统及方法,能降低风险性、提高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终端备份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步入快速发展阶段。CBTC(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 System,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为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系统,其主要作用为列车间距及速度防护、列车自动运行与调度,是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其主要保证车辆和乘客的安全,实现列车高效率运行,有序进行车辆调度管理,因此CBTC对无线传输的系统容量、稳定性、抗干扰能力以及高速移动下的切换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轨道交通终端TAU(Train Access Unit,列车接入单元)接入LTE网络接收CBTC业务,其WAN口接入LTE网络接收服务器通过基站传来的数据,LAN口接入车载交换机,WAN口接收的无线网络数据通过LAN口传输给车载控制系统,实现地面服务器对列车的控制。
目前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网络已逐步在各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里广泛使用,主要承载CBTC业务,由于CBTC需要对无线传输的系统容量、稳定性、抗干扰能力以及高速移动下的切换性能均有较高的要求,由于LTE网络可能受到外界无线信号的干扰可能会导致网络出现一定影响,因此会导致CBTC业务出现中断。现有TAU备份基本上采用双网冗余备份,即主备TAU分别通过一个核心网与地面服务器进行通信,但是在车辆运营过程中车载终端若出现问题则该车辆仅能靠单网络进行传输CBTC业务,系统风险性大大提高。
并且,现有TAU备份方法通过核心网与服务器之间增加一台业务探测服务器,车辆上配置两台主备TAU,通过该服务器与TAU之间进行业务交互,当业务探测服务器探测到业务异常的情况时,进行TAU主备切换。该方案需要额外增加业务探测设备,增加系统成本,且业务探测服务器使用厂家内部私有协议,无法实现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终端备份系统及方法,用以解决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风险性较高的缺陷。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终端备份系统,包括:
第一主用列车接入单元、第一备用列车接入单元、第一交换机、第一路由器、第二主用列车接入单元、第二备用列车接入单元、第二交换机和第二路由器;
所述第一主用列车接入单元和所述第一备用列车接入单元均与所述第一交换机连接,构成虚拟路由冗余协议网络;
所述第二主用列车接入单元和所述第二备用列车接入单元均与所述第二交换机连接,构成虚拟路由冗余协议网络;
所述第一主用列车接入单元与所述第一路由器之间通过第一主用隧道进行通信;所述第一备用列车接入单元与所述第一路由器之间通过第一备用隧道进行通信;所述第一主用隧道和所述第一备用隧道的承载网络均为第一核心网;所述第一路由器与地面服务器连接;
所述第二主用列车接入单元与所述第二路由器之间通过第二主用隧道进行通信;所述第二备用列车接入单元与所述第二路由器之间通过第二备用隧道进行通信;所述第二主用隧道和所述第二备用隧道的承载网络均为第二核心网;所述第二路由器与地面服务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虹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虹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05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线测试工装
- 下一篇:一种水压变化的电容控制式污水环保用取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