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型双路钢瓶热处理生产线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09021.5 | 申请日: | 2020-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8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 发明(设计)人: | 胡楚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晨昇炉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1/34 | 分类号: | C21D1/34;C21D1/28;C21D9/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广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34 | 代理人: | 高丽敏 |
| 地址: | 31110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型 钢瓶 热处理 生产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双路钢瓶热处理生产线,包括轨道支架、炉体、燃气烧嘴、离心风机、热处理路线一和热处理路线二,轨道支架设置在炉体的内部,轨道支架上设有钢瓶支架,钢瓶放置在钢瓶支架上,所述热处理路线一和热处理路线二移动方向相反并在炉体内部相互贯通,所述燃气烧嘴设置在炉体的中断,通过将热处理线路设置在同一炉体内,通过对热处理线路新型反向设置,使得热处理路线一正火过的钢瓶带出的热量直接辐射预热热处理路线二需正火的钢瓶,又能够利用热处理路线二正火过的钢瓶带出的热量直接辐射预热热处理路线一需正火的钢瓶,实现20%的节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能型双路钢瓶热处理生产线。
背景技术
钢瓶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正火处理,以清除材料的内应力,降低材料的硬度,现有的正火处理方式都是通过燃气燃烧的方式进行,提高炉体的内部温度,达到热处理的要求;如专利号CN 201567352U、名称“钢瓶热处理生产线”,由箱式隧道炉体、传动系统、燃烧器、温度测试系统构成,传动系统穿过箱式隧道炉体且构成循环回路,燃烧器分布在箱式隧道炉体内,温度测试系统中的温度控头分布在箱式隧道炉体内且通过连线与温度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温度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燃烧器工作与否;此方案在对钢瓶进行正火时,炉体内部的热量得不到较好的利用,容易造成能量的浪费,导致使用成本较高,同时单个生产线效率较低,如果放置两条或多条占用空间较大,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改进,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能够将热处理路线一正火过的钢瓶带出的热量直接辐射预热热处理路线二需正火的钢瓶,又能够利用热处理路线二正火过的钢瓶带出的热量直接辐射预热热处理路线一需正火的钢瓶,实现20%的节能,实现了能量的合理利用,同时两条热处理路线设置在一个炉体内,减少了炉体对空间的占用,具有实用性和使用广泛性的节能型双路钢瓶热处理生产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型双路钢瓶热处理生产线,包括轨道支架、炉体、燃气烧嘴、离心风机、热处理路线一和热处理路线二,所述轨道支架设置在炉体的内部,所述热处理路线一和热处理路线二的移动方向相反并在炉体内部相互贯通,所述热处理路线一和热处理路线二都分为预热段、恒温段和降温段,热处理路线一的预热段与热处理路线二的降温段相对并贯通,热处理路线一的恒温段与热处理路线二的恒温段相对并贯通,热处理路线一的降温段与热处理路线二的预热段相对并贯通,所述热处理路线一和热处理路线二并列安装。
优选的,所述热处理路线一和热处理路线二的预热段都设有空气预热室,空气预热室的一侧设有离心风机,所述空气预热室上设有进风管和出风管,所述离心风机与空气预热室的进风管连接。
该设置,提升了炉体内部的温度,同时通过出风管的作用加快了燃气的燃烧。
优选的,所述炉体位于热处理路线一和热处理路线二的恒温段处设有燃气烧嘴,所述燃气烧嘴高低设置,所述燃气烧嘴上连接有分向管,所述分向管上安装有控制阀,所述分向管的一端与空气预热室的出风管连接。
该设置,使得炉体内部的温度更加的均匀,保证钢瓶的受热均匀,提高了钢瓶热处理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轨道支架上设有轨道,所述钢瓶支架上设有滑轮,滑轮在轨道上滚动,所述钢瓶支架为多个,钢瓶支架之间相互连接。
该设置,使得热处理路线一和热处理路线二可以循环转动,通过滑轮的作用使得钢瓶支架移动更加的方便。
优选的,所述炉体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烟窗。
该设置,便于炉体内部长时间正火时产生的气体流出,同时保证炉体两端的通风,实现钢瓶的降温。
优选的,所述热处理路线一和热处理路线二的一端都安装有传动电机和传动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晨昇炉业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晨昇炉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90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