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组件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08117.X | 申请日: | 2020-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945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欢;涂世军;黄晓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新易盛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新易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集智汇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7 | 代理人: | 李华;温黎娟 |
地址: | 64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件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组件及其系统,包括与壳体连接的信号接收模块,所述光组件还包括信号处理模块和信号输出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分光模块,其中,所述分光模块,用于将原始信号光转化为第一信号光和第二信号光,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和所述信号输出模块集成于所述壳体内部。本发明通过改进光路使得多部件彼此之间紧密放置,并且通过改进环形器使得环形器对信号光进行隔离的同时进行分光,进一步缩小了光组件的体积,解决了传统光模块的多个独立的光组件需要占用模块中大量空间、装配难度较大等问题的同时,具有多个传统光组件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组件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接收端的光模块是长距离光通信的核心部件之一,在接收端进行光电转换时,信号光需要经过功率衰减、功率放大后传输至光电二极管中转换为电信号。为了提高信号传输效率,需要将光模块尽量做小,制约光模块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光模块中所使用的各种光组件的大小。因此,要缩小光模块的尺寸,需要使用尽可能小型化的光组件以及减少光组件的数量。
目前,接收端的光模块中使用多个独立封装的光组件进行工作,每个独立的光组件需要单独加电和控制。由于每个光组件之间使用光纤连接,光纤需要进行熔接,且模块中有多段光纤需要盘纤。因此光模块存在多个独立的光组件需要占用模块中大量空间,装配难度较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组件及其系统,通过单一的光组件实现光电信息的转换,解决了接收端的光模块体积较大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采用一种光组件,包括与壳体连接的信号接收模块,所述光组件还包括信号处理模块和信号输出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分光模块,其中,所述分光模块,用于将原始信号光转化为第一信号光和第二信号光,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和所述信号输出模块集成于所述壳体内部。可选地,所述分光模块为环形分光模块或棱镜分光模块。
可选地,所述环形分光模块内设置有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三平面垂直,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四平面彼此之间存在夹角。
可选地,所述第二平面上设置有第一光学薄膜层,在所述原始信号光由所述第一平面传输至所述第二平面的情况下,所述原始信号光能够按照被所述第一光学薄膜层全反射的方式反射至所述第四平面。
可选地,所述第四平面上设置有第二光学薄膜层,在所述原始信号光由所述第二平面传输至所述第四平面的情况下,所述原始信号光按照被所述第二光学薄膜层部分反射的方式生成第一信号光和第二信号光,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光反射至所述第三平面,所述第一信号光按照透射所述第四平面的方式传输至所述监测模块。
可选地,所述第三平面上设置有第三光学薄膜层,在所述第二信号光由所述第四平面传输至所述第三平面的情况下,所述第二信号光按照被所述第三光学薄膜层透射的方式由所述环形分光模块出射。
可选地,所述棱镜分光模块包括设置有所述第一光学薄膜层的第五平面、设置有所述第一光学薄膜层的第六平面、设置有第二光学薄膜层的第七平面和设置有第三光学薄膜层的第八平面。
可选地,在所述原始信号光传输至所述棱镜分光模块的情况下,所述第五平面将所述原始信号光反射至光衰减模块,经光衰减模块反射出的功率衰减的信号光传输至所述第七平面生成两路信号光,一路信号光传输至所述监测模块,另一路信号光传输至所述第六平面,所述第六平面按照全反射的方式将所述信号光反射至所述第八平面,所述信号光按照穿透所述第三光学薄膜层的方式由所述棱镜分光模块出射。
可选地,所述光电转换模块包括沿信号光传播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聚焦模块、光放大模块、准直模块、波分复用器、第二聚焦模块、棱镜和光电二极管,经所述分光模块处理后的信号光传输至所述光电转换模块时、依次经过聚焦、功率放大、准直、分波、二次聚焦和反射后,被所述光电二极管转化为电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新易盛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新易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新易盛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新易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81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OTDR测距收发同波长BOSA光器件
- 下一篇:一种耐磨抗扭转的硅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