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堆持液率原位实时表征装置与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07939.6 | 申请日: | 2020-0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7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 发明(设计)人: | 尹升华;王雷鸣;吴爱祥;陈勋;严荣富;陈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堆持液率 原位 实时 表征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矿堆持液率原位实时表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吊测力系统、喷淋循环系统、实时数显系统、支撑与固定系统,悬吊测力系统包括拉力传感器(4)、测力仪表(5)、耐酸有机玻璃柱(11)、多孔隔筛(12)和排水口(13),喷淋循环系统包括导流弯管(8)、双层导流板(9)、导流直管(10)、集液罐(16)、蠕动泵(17)和储液罐(18),实时数显系统包括LabView实时数显系统(7)、溶氧传感器(14)和pH传感器(15),支撑与固定系统包括螺纹丝杠(1)、固定螺栓(2)、稳固板(3)和连接板(6);螺纹丝杠(1)与固定螺栓(2)配合将拉力传感器(4)的上端与稳固板(3)连接固定,螺纹丝杠(1)与固定螺栓(2)配合将拉力传感器(4)的下端与连接板(6)连接固定,拉力传感器(4)电信号传至测力仪表(5),测力仪表(5)连接LabView实时数显系统(7),连接板(6)下方设置双层导流板(9),双层导流板(9)下方设置耐酸有机玻璃柱(11),双层导流板(9)、耐酸有机玻璃柱(11)通过螺纹丝杠和固定螺栓的配合与连接板(6)连接固定,耐酸有机玻璃柱(11)内下部安装多孔隔筛(12),耐酸有机玻璃柱(11)底部留有排水口(13),排水口(13)下方正对集液罐(16),集液罐(16)底部设置溶氧传感器(14)和pH传感器(15),集液罐(16)经蠕动泵(17)与储液罐(18)相连,储液罐(18)连接导流弯管(8),溶氧传感器(14)和pH传感器(15)连接LabView实时数显系统(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堆持液率原位实时表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酸有机玻璃柱(11)为上端开口的圆柱形有机玻璃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堆持液率原位实时表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导流板(9)上均匀插入导流直管(10),导流直管(10)上方套接导流弯管(8)的下端开口,导流弯管(8)上端开口浸没在储液罐(18)溶浸液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堆持液率原位实时表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弯管(8)为耐酸橡胶软管,共设置5组,每组设置上端开口1个,下端开口8个;双层导流板(9)为圆形有机玻璃板,双层导流板(9)上均匀布设圆孔,共计40个;导流直管(10)为两端开口的硬质圆柱形有机玻璃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堆持液率原位实时表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循环系统为闭路循环,储液罐(18)中溶浸液在蠕动泵(17)泵送下,进入导流弯管(8)实现溶液分流,溶浸液后经双层导流板(9)间的导流直管(10),均匀、竖直地落入耐酸有机玻璃柱(11)内。
6.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堆持液率原位实时表征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S1:测试开始前,将耐酸有机玻璃柱(11)内液体排空,烘干并静置至环境温度,将散体颗粒自耐酸有机玻璃柱(11)上端开口倾倒至内部,完成耐酸有机玻璃柱(11)内部颗粒筑堆;
S2:利用螺纹丝杠(1)与固定螺栓(2),将稳固板(3)、拉力传感器(4)、连接板(6)、双层导流板(9)进行固定连接,并调节导流直管(10)至耐酸有机玻璃柱(11)上端距离,将测力仪表(5)、LabView实时数显系统(7)校准并清零;
S3:设置蠕动泵(17)喷淋强度并启动,储液罐(18)内溶浸液经导流弯管(8)、双层导流板(9)与导流直管(10)均匀地滴落在耐酸有机玻璃柱(11)内部,溶浸液穿透颗粒堆,经多孔隔筛(12)与排水口(13)后排出耐酸有机玻璃柱(11),并进入集液罐(16);
S4:蠕动泵(17)启动后,耐酸有机玻璃柱(11)持液量开始增加,拉力信号被拉力传感器(4)捕获产生电信号,经测力仪表(5)处置并传递至LabView实时数显系统(7),溶氧传感器(14)所测溶氧浓度、pH传感器(15)所测溶液pH值经LabView实时数显系统(7)实现数据显示与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793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