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涂覆三维石墨烯粉的涂炭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005840.2 | 申请日: | 2020-0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0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于杰;慕永彪;梁静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刘晓敏 |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石墨 涂炭 流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涂覆三维石墨烯粉的涂炭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是将三维石墨烯粉、粘结剂、分散剂在合适溶剂中混合,经砂磨、过筛等程序制得三维石墨烯粉浆料,随后均匀涂覆于铝箔、铜箔等基底上,制得涂炭集流体。与炭黑相比三维石墨烯粉涂覆集流体导电性、涂层强度、结合强度更高,并且可以做得更薄。与常规片状石墨烯粉相比三维石墨烯粉涂覆集流体结合强度更高、涂层性能各向同性、制备过程更简单、表面粗糙度更高从而与活性材料结合更好。以涂覆三维石墨烯粉的铝箔为正极集流体制备的锂离子电池比容量、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均大大优于涂覆炭黑的集流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涂覆三维石墨烯粉的涂炭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式电子器件及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如更高的比容量、更好的倍率性能及更好的循环稳定性。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构件包括活性材料、隔膜、电解质及集流体等,这些因素对电池的性能都有很大影响,其中集流体研究较少。常规上锂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用铜箔,正极集流体用铝箔。由于一般金属箔的轧制表面比较平滑,涂覆活性材料时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浸润性差、结合不紧密、结合强度小、结合面积小、不容易粘附等,从而导致活性材料与集流体之间界面电阻大,容易脱落,并且涂覆难度大。这些问题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如界面电阻大导致极化严重,影响活性材料的储锂能力、倍率性能及循环稳定性能等,从而难以满足目前对于高倍率、高能量密度及长循环寿命的需求。因此,改善金属箔带的表面状态和性质,从而提高活性材料与集流体的相容性、提高结合强度、增大结合面积对于提高电池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办法就是在铜或铝等金属箔带上涂覆碳黑制备涂炭集流体,尤其是正极集流体铝箔,由于正极材料导电性不好,所以铝箔涂碳对于正极更为重要。
公开号“CN101923961A”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备铝电解电容器的涂炭铝箔的制备方法,将导电炭黑、分散剂、粘结剂混合制浆,涂覆于铝箔表面,然后在真空炉中于300-660℃处理一定时间,制得涂碳铝箔。公开号“CN101027736A”通过在铝箔上涂覆含碳物质如炭黑、活性碳等,然后在含碳气氛中于400-600℃加热处理制得了涂碳铝箔。近年来,为了改善使用效果,也有人尝试引入石墨烯、碳纳米管等新型碳纳米材料。公开号“CN109301166A”通过在液氮中冷却石墨烯获得带褶皱的石墨烯,然后涂覆到铝箔上制得涂炭集流体。公开号“CN106602076A”公开一种包括三层结构的涂碳铝箔,第一层是活性炭颗粒,第二层是石墨烯片,第三层是气相碳纤维、碳纳米管和炭黑的混合物,获得了更好的导电性能。尽管目前涂炭集流体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并且已经实现广泛应用,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以满足高性能电池的应用需求。目前广泛使用的炭黑存在着导电性欠佳、分散不易、涂层强度及涂层与基底的结合强度弱及涂层较厚等缺点。新型碳纳米材料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尽管导电性很好,但也存在着不易分散、各向异性、价格昂贵等缺点。因此,开发新型的涂炭集流体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覆三维石墨烯粉的涂炭集流体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涂覆三维石墨烯粉的涂炭集流体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浆料:预备三维石墨烯粉,然后将该三维石墨烯粉制成三维石墨烯粉浆料;
(2)涂覆:将三维石墨烯粉浆料均匀涂覆于适当基底上,所述适当基底为铜箔、铝箔、不锈钢带、塑料薄膜或织物等。涂覆速度控制在20-80m/min,然后在50-100℃烘干,在适当基底上形成涂碳层,制得涂炭集流体。通过控制涂覆速度来确保涂碳层干膜厚度在0.2-4μm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未经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58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