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压减振器的阻尼阀及液压减振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05462.8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0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超;刘永;丁洋;李昊宇;张博;陈时虎;陈磊;王丽娟;张佳琪;曹露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F9/34 | 分类号: | F16F9/34;F16F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减振器 阻尼 | ||
1.一种液压减振器的阻尼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壳体,具有竖向的内腔和横向的阀壳体通孔,所述内腔和所述阀壳体通孔相连通;
阀帽和阀座,上下相对固定在所述内腔内,且分别位于所述阀壳体通孔的两侧,所述阀座具有阀座通孔和油液通孔;
压缩弹簧和阀芯,所述压缩弹簧的上端与所述阀帽固定,下端与所述阀芯固定,所述阀芯的下端凸设有阀芯长杆;
所述压缩弹簧的弹力将所述阀芯压靠在所述阀座处,且所述阀芯长杆穿过所述阀座通孔处,所述阀座的承压面和所述阀芯的承压面为锥面且相互贴合;
所述阀芯长杆受到向上的作用力推动所述阀芯向上移动,所述阀座的承压面和所述阀芯的承压面分离以连通所述油液通孔和所述阀壳体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位于所述阀壳体通孔之下的部分为内腔下部,且所述内腔下部自上而下依次为空心圆柱,空心圆锥和空心管,所述内腔下部的空心圆柱的直径大于所述内腔下部的空心管的直径;
所述阀座固定在所述内腔下部的空心圆柱处,所述空心圆锥用于避让所述油液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液通孔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阀座通孔的周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通孔设置在所述阀座的中心位置,且所述阀芯长杆和所述阀座通孔位置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油液通孔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阻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帽的外壁具有外螺纹,所述内腔的腔壁具有内螺纹;
通过所述阀帽的外螺纹和所述内腔的内螺纹实现所述阀帽和所述内腔的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
所述阀帽的外壁具有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置于所述密封圈槽内且与所述内腔的腔壁之间,以将所述阀帽和所述阀壳体的内壁之间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阻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帽朝向所述阀芯的一侧具有筒形的容纳筒;
所述压缩弹簧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容纳筒的内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阻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位于所述阀壳体通孔之上的部分为内腔上部;
所述内腔上部为空心圆柱,且所述内腔上部的空心圆柱的直径大于所述内腔下部的空心管的直径。
10.一种液压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阻尼阀;
内油缸;
外油缸,所述内油缸包含在所述外油缸的内部,所述阻尼阀设置在从所述内油缸内部的油室向所述内油缸与所述外油缸之间的油室流动的工作油路径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546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