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矿井下人员跟踪算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04195.2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7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萍;李延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246 | 分类号: | G06T7/246;G06T5/00;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计算机 视觉 矿井 人员 跟踪 算法 | ||
1.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矿井下人员跟踪算法,包括以下步骤:
(1)、图像预处理
图像预处理完成图像增强:矿井下照度很低,利用Retinex算法完成图像增强,提高图像的清晰度,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
(2)、预测框的生成与筛选
将图像分成7×7的均等栅格,生成每个栅格生成两个预测框,用NMS算法进行预测框的筛选;
(3)、目标检测
目标检测主要是完成在矿难发生时的人员检测,提取当前帧视频,对其进行预处理,利用YOLO算法完成人员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用FMR(螺旋结构比较)算法遍历整张图像,在目标像素点按照顺时针方向由远及近选择像素点,距离目标像素点越近,选择迭代像素点越多(距离目标像素点越近相关性越高),直到迭代像素点与目标像素点距离为1;灰度图像根据迭代像素点的亮暗关系调整原图的亮度;彩色图像根据R、G、B三通道分别处理,调整完之后按照对应关系把R、G、B融合,达到对图像增强的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员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目标检测中,当前帧视频采集图像后需要对其进行相应处理,步骤如下:
S1:将图片进行裁剪、拉伸将大小统一为448*448,再按照比例分成14*14/28*28/56*56三种尺度特征,将它们送入卷积层中;
S2:用24层卷积层对输入图像提取特征信息,用池化层对图像进行下采样、降维;
S3:生成预测框,对采集到的边界框进行非极大值抑制(Non-Maximum Suppression,NMS)处理,筛选预测框,最终用全连接层对视频数据进行分类和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419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泥沙含量现场测量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消除干扰自激的自适应数字对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