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沙枣仁为原料制备生物燃料的方法及所得生物燃料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04080.3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14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何玉莲;姜伟;贾云刚;金书含;赵仲阳;李英辉;王伟众;邓旭亮;张全国;王东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1/00 | 分类号: | C10G1/00;C10G1/04;C10G6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祁建国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沙枣 原料 制备 生物 燃料 方法 所得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沙枣仁为原料制备生物燃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沙枣仁干燥粉碎后,加入溶剂中浸渍,得萃取混合油;步骤2,将萃取混合油与酸液混合,分层,得精制混合油;步骤3,在加氢催化剂作用下,精制混合油催化加氢生成生物燃料。采用本发明制备的生物燃料品质好,热值高,几乎不含芳烃、烯烃以及硫、氮等,且生产工艺流程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燃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沙枣仁为原料制备生物燃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石油资源消费与日递增,能源短缺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生物能源由于储量丰富,并具有环境友好和可再生的特点,在满足未来社会能源需求的同时,也符合可持续科学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因此如何开发和使用生物能源已成为当今能源战略的重要部分。
以非粮油脂为原料生产的生物燃料,其组成和石油基燃油相似,性能十分接近,不需要更换发动机和燃油系统,可以直接提供给发动机使用。与石油基燃油相比,生物燃料在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可减少50%左右,已成为各国研究和推广的热点。
沙枣,胡颓子科落叶小乔木,又名银柳、红豆等。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均有分布,尤以西北地分布面积最广。沙枣因其抗风沙、耐盐碱、耐干旱、适应性强而成为沙荒地、盐碱地造林的优良树种,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沙枣的果实、枝叶、花均能供药用,现在已经应用于临床。而沙枣仁几乎没有被利用。研究表明沙枣仁含油率也较高,一般(干基)含油率可达30~50%,沙枣仁油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十八碳烯酸以及极少量二十碳酸的甘油酯。
目前,现有技术中以沙枣仁为原料制备生物燃料的工艺,主要是由沙枣仁制备沙枣油,然后将沙枣油制备成生物燃料。
例如,CN109439426A涉及一种利用沙枣核制备生物柴油油脂原料的方法,包括:1.清洗;2.粉碎分离;3.超声辅助索式提取;4.脱杂,分离油脂,蒸馏分离溶剂;5.油脂脱胶;6.油脂脱酸;7.油脂纯化。该发明利用粉碎分离,超声辅助提取的方法提高了提取效率,相较于废弃沙枣核对其进行更合理的利用,同时有助于天然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应用,可以解决人类对于能源问题的需求问题。进一步地,生成的沙枣油用于制备生物柴油。
由上述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以沙枣仁为原料制备生物燃料的工艺较复杂,中间经过脱杂、脱溶剂等等多个步骤,尤其是脱溶剂步骤,工作量大,工业实现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沙枣仁为原料制备生物燃料的方法及所得生物燃料,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步骤较少,适合工业化生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以沙枣仁为原料制备生物燃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沙枣仁干燥粉碎后,加入溶剂中浸渍,得萃取混合油;
步骤2,将萃取混合油与酸液混合,分层,得精制混合油;
步骤3,在加氢催化剂作用下,精制混合油催化加氢生成生物燃料。
本发明所述的以沙枣仁为原料制备生物燃料的方法,其中,步骤1所述溶剂为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和正辛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的以沙枣仁为原料制备生物燃料的方法,其中,所述溶剂与沙枣仁的质量比为2~5:1;所述浸渍温度为30℃~120℃,浸渍时间为0.5~10小时。
本发明所述的以沙枣仁为原料制备生物燃料的方法,其中,步骤2所述酸液为醋酸、磷酸和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温度为50℃~90℃,混合时间为15min~45min。
本发明所述的以沙枣仁为原料制备生物燃料的方法,其中,所述酸液的质量浓度为0.5~1.5%,所述酸液加入量为沙枣仁质量的0.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40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