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内建筑房建用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03910.0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45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望春来;陈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汇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11/38 | 分类号: | A47L11/38;A47L1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36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 建筑 房建用 除尘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建筑房建用除尘装置,涉及室内除尘技术领域。该室内建筑房建用除尘装置,包括握杆,所述握杆的左端通过穿插螺丝与连接片的顶部固定连接,且连接片顶部远离螺丝的一侧与容纳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容纳机构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片,且两个连接片的相对一侧均通过销轴活动安装有收集机构的前后两侧,容纳机构的底部内嵌装有储灰盒。该室内建筑房建用除尘装置,通过使用收集机构与墙面接触,能够通过擦拭的运作方式与墙面上附着的灰尘充分接触,通过其中颗粒捕集机构的设置将灰尘中的颗粒筛出,并能够实现对颗粒和碎屑的区分效果,同时可对碎屑采取针对其不规则形状特点的收集方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内除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室内建筑房建用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室内建筑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各种各样的建筑或装修材料,伴随装修活动的进行,各种材料所产生的碎屑和颗粒物等极易形成大面积的灰尘,呈悬浮状漂浮于空中,或者附着在墙面与窗户上。对于室内装修工作人员来说,即便是在开窗通风的条件下进行工作,仍会长时间处于灰尘密度较大的环境中,容易对室内人员呼吸系统造成不可逆的严重伤害,最终导致工作人员患上尘肺病。如若在施工阶段未采取有效的除尘措施,则需要在装修工作完成之后采取使用吸尘器的方式来对室内灰尘进行收集处理。这样的除尘方式并不便于对墙面上附着的灰尘进行清理,若通过人工使用抹布毛巾等物品进行擦拭,不仅耗费时间较高,同时无法保证清洁度。进一步对室内装修过程中的灰尘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其来源大致可分为瓷砖切割、木板切割、材料打磨等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末、碎屑和颗粒,针对灰尘的组成成分的差异提出一种除尘效果更好的室内建筑房建用除尘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内建筑房建用除尘装置,能够根据灰尘组成成分的不同对墙面上附着的灰尘进行有效清理。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室内建筑房建用除尘装置,包括握杆,所述握杆的左端通过穿插螺丝与第一连接片的顶部固定连接,且第一连接片顶部远离螺丝的一侧与容纳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容纳机构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片,且两个第二连接片的相对一侧均通过销轴活动安装有收集机构的前后两侧,容纳机构的底部内嵌装有储灰盒。
优选的,所述容纳机构包括壳体、蓄水海绵、导灰斗、铲灰片、螺旋管、微型电机、转杆、金属凸片和摩擦片,所述壳体的左侧呈开放状,蓄水海绵嵌装在壳体的右上侧内并贯穿壳体的内壁,导灰斗位于蓄水海绵的下方,且导灰斗的右侧与壳体的内右壁固定连接,导灰斗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壳体内壁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导灰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铲灰片的底部,且铲灰片的前后两侧分别与壳体内壁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螺旋管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导灰斗的底部并与导灰斗的内腔连通,且螺旋管的底端位于储灰盒的上方,微型电机固定安装在铲灰片的底部,且微型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装有转杆的一端,转杆远离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金属凸片,且金属凸片相背转杆的一侧与摩擦片接触,摩擦片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导灰斗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导灰斗的内底部呈倾斜状,螺旋管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导灰斗内底部水平高度最低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空心筒、空心海绵套、驱动电机、连接杆、静电发生器和吸尘件,所述空心筒的前后两端通过销轴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片活动连接,空心海绵套套装在空心筒上,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空心筒内后壁的中部,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呈等距环绕状套装有三个连接杆,连接杆远离输出轴的一端与空心筒的内壁固定连接,静电发生器挂装在两个相邻连接杆上,若干吸尘件呈等距环绕状设置在空心海绵套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汇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汇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39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