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近红外法实验数据进行苜蓿干草质量分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03119.X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7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郑印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奥科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9 | 分类号: | G01N21/359;G01N21/84;G01N1/28;G01N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张串串 |
地址: | 737206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实验 数据 进行 苜蓿 干草 质量 分级 方法 | ||
1.一种用近红外法实验数据进行苜蓿干草质量分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样步骤,手握取样器的两侧手柄,然后将设置在取样器前端的取样管深入到成捆的样品牧草中,牧草内的碎料随着取样器的插入沿着取样管进入到位于取样器后端的储样瓶内,通过操作取样器的两侧手柄多次向样品牧草捆中插入取样器,使储样瓶内获得足够多的牧草样品。然后旋转取掉取样器后端的储样瓶,将储样瓶内的牧草样品导入样品袋内。
2)粉样步骤,将样品袋内的牧草样品从小型牧草粉碎设备上端的进料口加入到粉碎腔内,粉碎腔内的牧草样品在粉碎后通过设置在小型牧草粉碎设备侧壁上的出料口输送到套设在小型牧草粉碎设备出料口上的储料布袋内部,当储料布袋收集到足够多的的牧草样品,然后将储料布袋内的牧草样品倒在中药包装纸上,并用搅拌棒在中药包装纸上搅拌能均匀摊开牧草样品,然后转运到样品袋内。
3)检测步骤,将根据样品种类和样品状态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样品杯,然后根据样品杯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样品适配环,并将合适的样品适配环通过旋转固定板固定在相同颜色的插孔上,然后从样品袋中向样品杯中加入约在杯高1/2左右的牧草样品,左右晃动样品杯,使牧草样品在样品杯内均匀分布,然后用杯盖压实样品,接着将装好牧草样品的样品杯放置在样品适配环上,然后点击近红外光谱仪连接主机上的扫描样品选项进行扫描,扫描结束后取出样品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近红外法实验数据进行苜蓿干草质量分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样步骤中,所述取样器在不同的样品牧草捆中进行取样,所述取样管与取样器的主体转动连接,取样管的后端深入到取样器并通过设置取样器内部的取样器腔与设置在取样腔后端的储样瓶连接,所述储样瓶与取样器的后端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近红外法实验数据进行苜蓿干草质量分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取样步骤中,在拆卸储样瓶的过程中将取样器按照取样管向上,储样瓶向下的方位放置并水平转动储样瓶,完成储样瓶的拆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近红外法实验数据进行苜蓿干草质量分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粉样步骤中,所述小型牧草粉碎设备的进料口上设置有倾斜向下的下料斗,下料口上口宽且下口窄,下料斗的下口通过进料口与位于小型牧草粉碎设备内部的粉碎腔连通,所述下料斗和进料口的连接位置设置有能上下移动并遮挡进料口的进料盖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近红外法实验数据进行苜蓿干草质量分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粉样步骤中,所述小型牧草粉碎设备的侧壁上设置有覆盖小型牧草粉碎设备出料口的环形支撑架,所述储料布袋的进料口深入到环形支撑架的内部并覆盖在小型牧草粉碎设备的出料口上,所述储料布袋通过绑绳与环形支撑架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近红外法实验数据进行苜蓿干草质量分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粉样步骤中,所述搅拌棒的顶部设置有手持摩擦部,搅拌棒的底部设置有沿着垂直于搅拌方向横穿搅拌棒的导料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近红外法实验数据进行苜蓿干草质量分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步骤中,所述样品杯包括大口杯和镀金板小口杯,大口杯适用于颗粒状或粉末状固体的样品,镀金板小口杯适用于透明状液体,所述样品适配环包括黑色适配环和红色适配环,黑色适配环配合于大口杯使用,红色适配环配合于镀金板小口杯使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近红外法实验数据进行苜蓿干草质量分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步骤中,所述近红外光谱仪在使用前预热30分钟,所述样品杯在使用前后用软抹布擦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奥科检测有限公司,未经甘肃奥科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311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