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管网施工模型与物联网的城市排水管网运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01622.1 | 申请日: | 2020-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6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宫经成;董清崇;许锦林;黄超;王依列;王春红;唐正风;万仁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8 | 分类号: | G06F30/18;G06F30/13;G06Q10/00;G06Q50/26;H04L29/08;G06F11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郑广建;宋元松 |
地址: | 100161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管网 施工 模型 联网 城市 排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管网施工模型与物联网的城市排水管网运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搜集城市排水管网信息;基于BIM技术建立城市排水管网的BIM模型;基于GIS技术建立B/S、M/S管网运维平台;通过管道水力模型计算,布置管网前端的物联智能感知设备,以感知管网运行信息;轻量化处理BIM模型并上传至B/S、M/S管网运维平台,叠加入GIS地图;将物联智能感知设备获取的数据与BIM模型和GIS地图一一对应,实现数据的共享及传递;在管网运维平台进行排水业务工作流转,并通过物联网监控和模型计算进行管网运维状况预警和评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管网施工模型与物联网的城市排水管网运维方法,其设置合理,实现了排水管网运营管理与维护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管网运维技术领域,涉及基于管网施工模型与物联网的城市排水管网运维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排水管网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仍停留在依靠人工经验进行分散简单管理的状态。如管理决策缺乏科学规划方案、缺乏科学分析与统计数据支持、日常管理工作效率低、养护维护主次不分、排水管网资料信息存储格式不统一,数据关联性弱,数据不完整、不准确、查询检索效率低等。以巡查养护工作为例,排水管理部门需要高效、有序、定期地对辖区内的管网及相关设施进行巡查和养护,帮助管理部门及时发现和清除管网中的病患,保障城市的排水安全。
但目前的巡查养护制度主要是人工的方式,虽然要求按时坚持上路巡查,做到定时、定向,保证对每一巡查点进行检查,进行检查时还必须做好检查记录,出发前还需要人工查找巡查路段的基本信息。但是在实际巡查养护过程中,由于无法实现合理的巡查定位和自动提醒功能,巡查养护人员漏查或错查的事件经常发生,同时对于排水事件解决的后续问题,管理人员往往难以实现复查和跟踪,而管理人员对于该排水事件的反馈也无法及时到达巡查人员手中,造成排水巡查的严重缺陷,对于巡查养护人员及车辆的巡查养护轨迹及历史也无法准确查询,从而造成排水巡查养护工作监管不利,效果难以保证。
当前采取的排水管理方式使得管理部门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管网的相关信息及运行状态,难以满足排水管网高效管理的迫切需求。而由于缺乏大数据支撑,当发生应急事故时难以做出正确响应,致使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时有发生。随着我国区域内排水系统的日益扩展,急需提高管网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决策科学性。
因此,亟需设计基于管网施工模型与物联网的城市排水管网运维方法,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技术问题,提供的基于管网施工模型与物联网的城市排水管网运维方法,其设置合理,为排水管网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决策提供依据和手段,实现了排水管网运营管理与维护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管网施工模型与物联网的城市排水管网运维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搜集城市排水管网信息;
S2,基于BIM技术建立城市排水管网的BIM模型;
S3,基于GIS技术建立B/S、M/S管网运维平台;
S4,通过管道水力模型计算,布置管网前端的物联智能感知设备,以感知管网运行信息;
S5,轻量化处理BIM模型并上传至B/S、M/S管网运维平台,叠加入GIS地图;
S6,将物联智能感知设备获取的数据与BIM模型和GIS地图一一对应,实现数据的共享及传递;
S7,在管网运维平台进行排水业务工作流转,并通过物联网监控和模型计算进行管网运维状况预警和评质。
优选地,所述排水管网信息包括管网的埋深、材质、形状、走向以及工井结构和周边环境以及管中水的水位、流速、水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一局华江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16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座便器
- 下一篇:一种建筑材料高效搅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