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余弦控制的多涡卷混沌信号发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000386.1 | 申请日: | 2020-0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28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刘扬;张朝霞;林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4L9/00 | 分类号: | H04L9/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蔡伟杰 |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余弦 控制 多涡卷 混沌 信号发生器 | ||
1.一种基于余弦控制的多涡卷混沌信号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本混沌信号产生电路N1、余弦函数产生电路N2、用于产生切换控制函数的序列发生器N3、节点f和乘法器MUL4;基本混沌信号产生电路N1的节点x与余弦函数产生电路N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基本混沌信号产生电路N1的节点z与序列发生器N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余弦函数产生电路N2的输出端与乘法器MUL4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序列发生器N3的输出端与乘法器MUL4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乘法器MUL4的输出端通过节点f与基本混沌信号产生电路N1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基本混沌信号产生电路N1包括:运算放大器OP1、运算放大器OP2、运算放大器OP3、运算放大器OP4、运算放大器OP5、运算放大器OP6、运算放大器OP7、运算放大器OP8、运算放大器OP9、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容C1、电容C2、节点x、节点-x、节点y、节点-y、节点z、节点-z和乘法器MUL1;
所述运算放大器OP1的负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的右端、电阻R2的右端、电阻R3的左端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右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电阻R4的左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右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OP2的负输入端、电容C1的左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右端分别与节点-x、电阻R5的左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右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OP3的负输入端、电阻R6的左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右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OP3的输出端、节点x连接,所述电阻R1的左端与节点-y连接,所述电阻R2的左端与节点-z连接;
所述运算放大器OP4的负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7的右端、电阻R8的右端、电阻R9的左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右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OP4的输出端、电阻R10的左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右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OP5的负输入端、电容C2的左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右端分别与节点-y、电阻R11的左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右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OP6的负输入端、电阻R12的左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右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OP6的输出端、节点y连接,所述电阻R7的左端与节点-z连接,所述电阻R8的左端与节点y连接;
所述运算放大器OP7的负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3的右端、电阻R14的右端、电阻R15的右端、电阻R16的左端连接,所述电阻R16的右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OP7的输出端、电阻R17的左端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右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OP8的负输入端、电容C3的左端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右端分别与节点-z、电阻R18的左端连接,所述电阻R18的右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OP9的负输入端、电阻R19的左端连接,所述电阻R19的右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OP9的输出端、节点z连接,所述电阻R13的左端与节点y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左端与乘法器MUL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乘法器MUL1的第一输入端与节点-y连接,所述乘法器MUL1的第二输入端与节点z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左端与节点f连接;
所述运算放大器OP1的正输入端、运算放大器OP2的正输入端、运算放大器OP3的正输入端、运算放大器OP4的正输入端、运算放大器OP5的正输入端、运算放大器OP6的正输入端、运算放大器OP7的正输入端、运算放大器OP8的正输入端和运算放大器OP9的正输入端分别对地连接;
所述余弦函数产生电路N2包括:运算放大器OP10、运算放大器OP11、运算放大器OP12、运算放大器OP13、运算放大器OP14、运算放大器OP15、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节点V1、节点V2、正弦函数发生芯片、乘法器MUL2和乘法器MUL3,所述正弦函数发生芯片被配置为十倍的振幅;
所述电阻R20的左端与节点x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右端分别与电阻R21的左端、运算放大器OP10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21的右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OP10的输出端、电阻R22的左端连接,所述电阻R22的右端分别与电阻R23的左端、运算放大器OP11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右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OP11的输出端、正弦函数发生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正弦函数发生芯片的输出端与乘法器MUL2的第一输入端、乘法器MUL2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乘法器MUL2的输出端与电阻R24的左端连接,所述电阻R24的右端分别与电阻R27的左端、运算放大器OP12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OP12的正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25的右端、电阻R26的上端连接,所述电阻R25的左端与节点V1连接,所述电阻R27的右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OP12的输出端、乘法器MUL3的第一输入端、乘法器MUL3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乘法器MUL3的输出端与电阻R29的左端连接,所述电阻R29的右端分别与电阻R30的上端、运算放大器OP13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OP13的负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28的右端、电阻R31的左端连接,所述电阻R28的左端与节点V2连接,所述电阻R31的右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OP13的输出端、电阻R32的左端连接,所述电阻R32的右端分别与电阻R33的左端、运算放大器OP14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33的右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OP14的输出端、电阻R34的左端连接,所述电阻R34的右端分别与电阻R35的左端、运算放大器OP15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35的右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OP15的输出端、乘法器MUL4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OP10的正输入端、运算放大器OP11的正输入端、电阻R26的下端、电阻R30的下端、运算放大器OP14的正输入端和运算放大器OP15的正输入端分别对地连接;
所述序列发生器N3包括:运算放大器OP16、运算放大器OP17、运算放大器OP18、运算放大器OP19、运算放大器OP20、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43、节点U1和节点U2;
所述运算放大器OP16的负输入端与节点z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OP16的正输入端与节点U1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OP16的输出端与电阻R36的左端连接,所述电阻R36的右端分别与电阻R37的左端、运算放大器OP17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37的右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OP17的输出端、电阻R38的左端连接,所述电阻R38的右端分别与电阻R39的左端、运算放大器OP20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39的右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OP20的输出端、乘法器MUL4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运算放大器OP18的负输入端与节点z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OP18的正输入端与节点U2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OP18的输出端与电阻R40的左端连接,所述电阻R40的右端分别与电阻R41的左端、运算放大器OP19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41的右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OP19的输出端、电阻R42的左端连接,所述电阻R42的右端分别与电阻R43的上端、运算放大器OP20的正输入端连接;
所述运算放大器OP17的正输入端、运算放大器OP19的正输入端和电阻R43的下端分别对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0038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