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海上网络中的网络节点间转发数据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80099509.7 | 申请日: | 2019-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0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 发明(设计)人: | 刘愔;刘进华;党彦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42 | 分类号: | H04W4/42;H04W4/46;H04W76/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于静 |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海上 网络 中的 节点 转发 数据 方法 装置 | ||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海上网络中的网络节点间转发数据的方法和装置。一种在中继终端设备中的方法包括:与第一网络节点建立第一无线电连接;与第二网络节点建立第二无线电连接;向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通知中继终端设备具有在第一网络节点和第二网络节点之间中继数据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非限制性和示例性实施例总体上涉及用于海上的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在海上网络中的网络节点之间转发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介绍了可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多个方面。因此,本部分的陈述应从这种角度来阅读,以及不应被理解为关于什么在现有技术中或什么不在现有技术中的承认。
传统上,当船舶在陆地网络的覆盖范围中时,海上船舶通过陆地网络与远程通信设备通信,或者当海上船舶不在陆地网络范围中时(或在其他特殊情况下),海上船舶通过卫星网络与远程通信设备通信。例如,当超出陆地网络的范围时,海上船舶上的机器对机器(“M2M”)设备将连接到海上船舶上的基站,该基站又通过卫星网络连接到在陆地上的某个地方的核心网。连接决策基于船舶与陆地网络的接近程度。
卫星网络不能提供高速服务,例如文件传输或视频。卫星只能提供基本的通信服务。此外,卫星覆盖范围并非地球的100%,而且卫星信号可能会被云层或船舶上结构阻挡。此外,卫星服务的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以简化形式提供本发明内容以介绍选择的构思,以下该构思在详细描述中将被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内容既不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海上船舶可以利用紧邻的其他海上船舶为它们之间以及最终与陆地网络的更具成本效益和效率的通信创造机会。此外,本发明不必考虑关于海上船舶的位置的国家管辖权,以及相关联的潜在自组织网络,以合法且有效地发送和接收信息。
海上网络是可以由船舶自己建立的网络。图1示出了连接到陆地LTE(长期演进)网络的示意性海上网络。海上网络由多个基站组成,每个基站位于船舶上。基站相互连接以形成到陆地上的陆地LTE基站的回传链路。在每艘船舶上,有基站向船舶上的本地终端设备提供服务和/或向作为回传链路中的父节点的另一船舶上的另一个基站提供服务。这些不同的服务有不同的要求,以及可以进行空间复用以减少它们之间的干扰。在每艘船舶上,还有本地核心网以协助船舶上的基站来提供本地服务。在图1中,LTE只是演示移动通信的例子。
在当前现有的商用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网络中,在LTE和NR中讨论了回传技术,其中在LTE中,它被称为中继,其中在NR中它被称为集成接入和回传(IAB)。
对于在LTE中的中继,中继基站可以经由用于中继的增强无线电接口建立到施主基站的无线电连接,并且施主基站可以针对在回传链路中的UL(上行链路)/DL(下行链路)数据传输来调度中继基站。仅支持单中继跳。这种单跳中继网络对于需要多跳回传的海上网络来说是不够的。
对于在NR中的IAB网络,子IAB节点和UE(用户设备)可以共享相同的集成接入回传无线电接口。IAB节点拥有BS(基站)功能(即分布式单元,DU)和终端功能(即移动终端MT),其中DU充当BS,MT用于建立到父IAB节点的回传链路。根据3GPP协议,IAB网络采用CU(中央单元)-DU拆分结构,在IAB路径中IAB节点的DU由相同CU来控制。CU通常位于施主IAB节点,施主IAB节点是有线回传的BS。NR网络支持此结构。尽管3GPP不限制跳数,但由于在CU与由船舶上BS服务的UE之间的信令过程的往返延迟,使用这种网络可能会很困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995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