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80098984.2 | 申请日: | 2019-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4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 发明(设计)人: | 高津谅;斋藤文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F24F7/08;F24F11/70;F24F11/77;F24F11/80;F24F110/10;F24F110/2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黄盼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换型 换气 装置 | ||
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具备:温度调整线圈(5),其设置于供气风路(1c)中的比热交换器靠下游侧的位置,并对通过供气风路(1c)的室外空气即供气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供气温度测定部,其设置于供气风路(1c)中的比温度调整线圈(5)靠下游侧的位置,并对通过温度调整线圈(5)后的供气空气的温度即供气温度进行测定;以及控制部,其控制送风部和温度调整线圈(5)的动作。控制部基于下限吹出温度及上限吹出温度与供气温度的比较结果,进行吹出温度抑制控制,所述吹出温度抑制控制对送风部和温度调整线圈(5)中的至少1个的动作进行控制来进行换气以抑制吹出温度,所述下限吹出温度规定从壳体(1a)吹出的供气空气的吹出温度的下限,所述上限吹出温度规定从壳体(1a)吹出的供气空气的吹出温度的上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在流经供气风路和排气风路的气流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通过安装于天花板背面的空间并经由管道进行供气排气来进行室内的换气的换气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外部空气处理空调机,该外部空气处理空调机在室温的实测值达到设定值时,将压力及吹出温度的目标值自动变更为预先设定的目标压力及目标吹出温度,基于目标压力及目标吹出温度将压力及吹出温度控制为恒定,并且根据室温的实测值与设定值之差是否达到设定温度差来进行温控接通及温控断开的控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6958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外部空气处理空调机是为了改善室内空气状态的舒适性而设计的,基于室内温度的实测值,以为了调整室内温度而设定的目标吹出温度来控制外部空气处理空调机的动作。并且,没有考虑从外部空气处理空调机吹出到室内的供气空气的温度即吹出温度对于位于室内的用户而言是舒适还是不舒适。
因此,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外部空气处理空调机可能产生供气空气的温度过高而导致用户感到不舒适、或者供气空气的温度过低而导致用户感到不舒适这样的状态。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能够以向室内供给的供气空气对于位于室内的用户而言舒适的状态进行换气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目的,本发明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具备:壳体,所述壳体在内部独立地形成有向室外排出室内空气的排气风路和向室内供给室外空气的供气风路;送风部,所述送风部具有产生在排气风路中流动的排气流的排气用送风机和产生在供气风路中流动的供气流的供气用送风机;以及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在供气流与排气流之间进行热交换。另外,热交换型换气装置具备:温度调整线圈,所述温度调整线圈设置于供气风路中的比热交换器靠下游侧的位置,并对通过供气风路的室外空气即供气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供气温度测定部,所述供气温度测定部设置于供气风路中的比温度调整线圈靠下游侧的位置,并对通过温度调整线圈后的供气空气的温度即供气温度进行测定;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送风部和温度调整线圈的动作。控制部基于下限吹出温度及上限吹出温度与供气温度的比较结果,进行吹出温度抑制控制,所述吹出温度抑制控制对送风部和温度调整线圈中的至少1个的动作进行控制来进行换气以抑制吹出温度,所述下限吹出温度规定从壳体吹出的供气空气的吹出温度的下限,所述上限吹出温度规定从壳体吹出的供气空气的吹出温度的上限。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起到如下效果:能够以向室内供给的供气空气对于位于室内的用户而言舒适的状态进行换气。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概略的示意俯视图,是示出风门关闭的状态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989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