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表面处理玻璃布、预浸料及印刷布线板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94732.2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1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宫城裕光;足达一孝;大内淳史;岩泽翔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纺绩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C25/40 | 分类号: | C03C25/40;B29C70/42;B32B17/04;C03C3/064;C03C13/00;D03D15/513;D03D15/267;D06M13/513;H05K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怡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3 | 代理人: | 李艳丽;高华丽 |
地址: | 日本福岛县福岛市乡***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处理 玻璃 料及 印刷 布线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处理玻璃布、预浸料及印刷布线板。在将上述表面处理玻璃布作为预浸料使用时可以提高绝缘可靠性,上述预浸料采用该表面处理玻璃布,上述印刷布线板使用该表面处理玻璃布。所述表面处理玻璃布的表面具有表面处理层,构成该玻璃布的玻璃具备含有相对于总量而言含量在52.0~60.0质量%范围的SiO2、在15.0~26.0质量%范围的B2O3、在9.0~18.0质量%范围的Al2O3、在1.0~8.0质量%范围的MgO、在1.0~10.0质量%范围的CaO、在0~6.0质量%范围的SrO、在0~6.0质量%范围的TiO2、以及合计在0.1~3.0质量%范围的F2和Cl2的组成。该玻璃布的表面覆盖率在75.0~100.0%范围,厚度在8~95μm范围。该表面处理层含有具有甲基丙烯酸基团的硅烷偶联剂,且不含表面活性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面处理玻璃布、使用该表面处理玻璃布的预浸料、以及使用该表面处理玻璃布的印刷布线板。
背景技术
以往,表面处理玻璃布常被用于构成印刷布线板的预浸料。作为构成该表面处理玻璃布的玻璃纤维,常见的有含有15质量%以上的B2O3的组成的物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269194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6468409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本发明人用具有B2O3含量在15质量%以上的组成的玻璃纤维织造成玻璃布后,用具有甲基丙烯酸基团的硅烷偶联剂对其表面处理而获得表面处理玻璃布,将其作为预浸料使用时,玻璃与树脂间的界面发生了界面剥离,出现了绝缘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消除上述不良情况,提供一种作为预浸料使用时可以提高绝缘可靠性的表面处理玻璃布、使用该表面处理玻璃布的预浸料以及使用该表面处理玻璃布的印刷布线板。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人潜心研究发现,当用具有甲基丙烯酸基团的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时,可以通过不含表面活性剂来抑制玻璃和树脂之间的界面剥离。
表面活性剂通常用于将硅烷偶联剂均匀分散在表面处理剂中,从而在玻璃布表面形成均匀的表面处理层。通过形成均匀的表面处理层,可以抑制玻璃与树脂之间的界面剥离。因此,通常会在玻璃布的表面处理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本发明人发现了一个以前预料不到的现象,即仅当在由含有B2O3含量在15质量%以上的组成的玻璃纤维构成、并满足一定条件的玻璃布上,其表面处理层中具有甲基丙烯酸基团的硅烷偶联剂时,可以通过不含表面活性剂来抑制玻璃和树脂之间的界面剥离。
本发明的表面处理玻璃布的特征在于,其表面具有表面处理层,构成该玻璃布的玻璃具备含有相对于总量而言含量在52.0~60.0质量%范围的SiO2、在15.0~26.0质量%范围的B2O3、在9.0~18.0质量%范围的Al2O3、在1.0~8.0质量%范围的MgO、在1.0~10.0质量%范围的CaO、在0~6.0质量%范围的SrO、在0~6.0质量%范围的TiO2、以及合计在0.1~3.0质量%范围的F2和Cl2的组成,所述玻璃布的表面覆盖率在75.0~100.0%范围,厚度在8~95μm范围,所述表面处理层含有具有甲基丙烯酸基团的硅烷偶联剂,且不含表面活性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纺绩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纺绩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947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跨骑型车辆的驾驶支援装置
- 下一篇:带宽部分切换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