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91297.8 | 申请日: | 2019-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64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小笹千一;菊池公明;城岸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G4/32 | 分类号: | H01G4/32;H01G4/22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赵琳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电容器 | ||
本发明的薄膜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在电介质树脂薄膜的一个面设置了金属层的金属化薄膜被卷绕或层叠而成;被覆体,在上述电介质树脂薄膜隔着上述金属层被层叠的方向上,被覆上述电容器元件的外表面;和外装体,包含上述被覆体的外表面在内地覆盖上述电容器元件的外周。在第1方式中,上述电介质树脂薄膜包含固化性树脂作为主成分,上述被覆体包含热塑性树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电容器。
背景技术
作为电容器的一种,有如下构造的薄膜电容器,即,将具有柔性的树脂薄膜作为电介质来使用,同时配置了夹着树脂薄膜而相互对置的第1对置电极以及第2对置电极。薄膜电容器的电容器元件通常呈将作为电介质的树脂薄膜卷绕而成的大致圆柱状的形态,在该圆柱的相互对置的第1端面以及第2端面上分别形成有第1外部电极以及第2外部电极。而且,第1对置电极与第1外部电极电连接,第2对置电极与第2外部电极电连接。
作为构成电容器元件的电介质树脂薄膜,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使用以热固化性树脂为主成分的电介质树脂薄膜。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内容,即,相对于使用了以聚丙烯那样的热塑性树脂为主成分的电介质树脂薄膜的电容器元件,使用了以热固化性树脂为主成分的电介质树脂薄膜的电容器元件的耐热性更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101170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现有的薄膜电容器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7所示的薄膜电容器100具备电容器元件10。电容器元件10具备金属化薄膜的卷绕体20、和形成在卷绕体20的两侧方的第1外部电极21以及第2外部电极22。在第1外部电极21电连接有第1引线31,在第2外部电极22电连接有第2引线32。薄膜电容器100还具备覆盖电容器元件10的外周的外装树脂40。
作为薄膜电容器的外包装,一般用环氧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被覆电容器元件、或用填充了环氧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的树脂壳体被覆电容器元件。作为树脂壳体的材料,可使用聚苯硫醚等树脂。
在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耐热性高的薄膜电容器中,其使用环境是从常温到接近125℃的高温,温度变化大。此时,由于对薄膜电容器反复施加热冲击,有时会产生等效串联电阻(ESR)增大的问题。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高温区反复使用也能够抑制ESR的增大的薄膜电容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发明人们认为通过缓和电容器元件与外装体之间的热传导、热膨胀所引起的热冲击性从而能够抑制ESR的增大,并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薄膜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在电介质树脂薄膜的一个面设置了金属层的金属化薄膜被卷绕或层叠而成;被覆体,在上述电介质树脂薄膜隔着上述金属层被层叠的方向上,被覆上述电容器元件的外表面;和外装体,包含上述被覆体的外表面在内地覆盖上述电容器元件的外周。
在第1方式中,上述电介质树脂薄膜包含固化性树脂作为主成分,上述被覆体包含热塑性树脂。
在第2方式中,上述被覆体的25℃下的弹性模量相对于上述电介质树脂薄膜的25℃下的弹性模量为30%以上且150%以下,上述被覆体的125℃下的弹性模量相对于上述电介质树脂薄膜的125℃下的弹性模量为1%以上且30%以下。
在第3方式中,上述被覆体是卷绕于上述电容器元件的外表面的卷绕薄膜,上述卷绕薄膜的至少一面被粗面化,或者,上述卷绕薄膜在两面设置有凸凹形状。
在第4方式中,上述被覆体是设置于上述电容器元件的外表面的被膜,上述被膜在其内部具有气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912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