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89920.6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0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渡边裕贵;堂上和范;平塚秀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05;H01M4/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正极 活性 物质 | ||
作为本公开的一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特征在于,其包含:含Ni的锂复合氧化物A和含Ni的锂复合氧化物B,含Ni的锂复合氧化物A含有相对于除Li之外的金属元素的总摩尔数为55摩尔%以上的Ni,含Ni的锂复合氧化物B含有Ti和Ni,含Ni的锂复合氧化物B中的Ni的含量相对于除Ti和Li之外的金属元素的总摩尔数为55摩尔%以上,含Ni的锂复合氧化物A和含Ni的锂复合氧化物B分别为规定的平均一次粒径和平均二次粒径,含Ni的锂复合氧化物A与含Ni的锂复合氧化物B的比例以质量比计为5:95~55:45。通过使用该正极活性物质,从而可以提供:实现高容量化、且抑制电阻上升和内部短路的发生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大幅有利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高容量化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Ni含量多的含Ni的锂复合氧化物备受关注。另外,已知有如下方法:通过使用平均二次粒径不同的二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从而提高正极复合材料层的填充密度,由此,增大正极活性物质的比表面积,实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高容量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38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正极活性物质的比表面积如果变大,则有正极活性物质中所含的Ni的溶出量变大的担心。Ni自正极活性物质的溶出有时会引起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阻上升、内部短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实现高容量化、且能实现抑制电阻上升和内部短路的发生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作为本公开的一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特征在于,其包含:含Ni的锂复合氧化物A和含Ni的锂复合氧化物B,含Ni的锂复合氧化物A含有相对于除Li之外的金属元素的总摩尔数为55摩尔%以上的Ni,含Ni的锂复合氧化物B含有Ti和Ni,含Ni的锂复合氧化物B中的Ni的含量相对于除Ti和Li之外的金属元素的总摩尔数为55摩尔%以上,含Ni的锂复合氧化物A的平均一次粒径为1μm以上、平均二次粒径为2μm~6μm,含Ni的锂复合氧化物B的平均一次粒径为0.05μm以上、且小于含Ni的锂复合氧化物A的平均一次粒径,含Ni的锂复合氧化物B的平均二次粒径为10μm~20μm,含Ni的锂复合氧化物A与含Ni的锂复合氧化物B的比例以质量比计为5:95~55:45。
作为本公开的一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具备:包含上述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质。
发明的效果
根据作为本公开的一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可以提供:实现高容量化、且抑制电阻上升和内部短路的发生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图1为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剖视图。
图2为示意性示出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含Ni的锂复合氧化物A的图。
图3为示意性示出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含Ni的锂复合氧化物B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899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