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烯酸层压薄膜、其制备方法及利用其制备的装饰片材有效
| 申请号: | 201980085267.6 | 申请日: | 2019-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272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 发明(设计)人: | 丁耀澖;李暎洙;全殷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LGMMA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J5/18 | 分类号: | C08J5/18;C08L51/00;C08F285/00;C08F220/18;C08F265/06;C08F2/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王卫彬;金明花 |
| 地址: | 韩国全罗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烯酸 层压 薄膜 制备 方法 利用 装饰 | ||
1.一种丙烯酸层压薄膜,其以包括内层、中间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单独使用丙烯酸共聚物树脂制成,所述丙烯酸共聚物中,
所述内层包括由包含丙烯酸酯单体、交联剂及引发剂的内层组合物聚合而成的内层共聚物,所述中间层包括由包含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引发剂及交联剂的中间层组合物聚合而成的中间层共聚物,所述外层包括由包含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酯单体、链转移剂及引发剂的外层组合物聚合而成的外层共聚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层压薄膜,其中,
所述丙烯酸共聚物树脂中,所述内层为20至40重量百分比,中间层为30至50重量百分比,外层为30至50重量百分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层压薄膜,其中,
所述内层组合物还包含选自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及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丙烯酸层压薄膜,其中,
所述内层组合物包括100重量百分比的丙烯酸酯单体,或者包括50至90重量百分比的丙烯酸酯单体及10至50重量百分比的芳香族乙烯基单体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所述中间层组合物包括10至50重量百分比的丙烯酸酯单体及50至90重量百分比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所述外层组合物包括10至50重量百分比的丙烯酸酯单体及50至90重量百分比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层压薄膜,其中,
所述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的平均粒径为10至350n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层压薄膜,其中,
所述内层中,从树脂中心到内层外围的平均距离为50至150nm,
所述中间层中,从内层外围到中间层外围的平均距离为30至150nm,
所述外层中,从中间层外围到最外围的平均距离为30至150nm。
7.一种丙烯酸层压薄膜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
a)制备由内层、中间层及外层的三层结构构成的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的步骤;以及
b)对所述丙烯酸共聚物树脂进行单独熔融混炼来成型的步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丙烯酸层压薄膜的制备方法,其中,
所述a)步骤包括:
a-1)使包含丙烯酸酯单体、交联剂及引发剂的内层组合物乳液聚合,以形成内层的步骤;
a-2)加入包含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引发剂及交联剂的中间层组合物并进行乳液聚合,以形成覆盖所述内层的中间层的步骤;以及
a-3)加入包含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酯单体、链转移剂及引发剂的外层组合物并进行乳液聚合,以形成覆盖所述中间层的外层,由此制备三层结构的丙烯酸共聚物树脂的步骤。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丙烯酸层压薄膜的制备方法,其中,
所述b)步骤中,通过选自熔融流延法、T型模法及压延法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进行成型。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丙烯酸层压薄膜的制备方法,其中,
所述a-1)步骤中,内层组合物还包含选自芳香族乙烯基单体及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
11.一种装饰片材,以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丙烯酸层压薄膜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MMA股份有限公司,未经LGMMA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8526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型样品研磨器
- 下一篇:推力箔轴承、推力箔轴承的底板的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