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装置间的联接的自动检测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80084341.2 | 申请日: | 2019-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7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 发明(设计)人: | Y·勒鲁瓦;J·罗谢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国大陆汽车公司;大陆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19/165 | 分类号: | G01R19/165;G01R19/145;G01R31/5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郑瑾彤;吕传奇 |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联接 自动检测 | ||
计算机(4)包括硬件接口(100),其特征在于,硬件接口(100)包括具有第一电阻的第一引脚(110_1)和第一电阻的第二引脚(110_2)的第一电阻(110)、具有第二电阻的第一引脚(120_1)和第二电阻的第二引脚(120_2)的第二电阻(120)、晶体管(130)、比较器(140);第一电阻的第一引脚(110_1)一方面联接到第一硬件接口引脚(100_1)并且另一方面联接到晶体管的第一引脚(130_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电子装置的联接(couplage)。本发明特别适用于机动车的领域。可以例如在电子计算机中实施本发明。
背景技术
如今,机动车辆包括越来越多的车载电子装置,例如联接到电子计算机的传感器。这些车载电子装置需要机动车辆中或多或少复杂的连接技术。
在内燃发动机的情况下,使用传感器并将其联接到至少一个电子计算机,如发动机控制计算机,以确保所述内燃发动机运转良好,从而使得能够更好地控制燃料消耗并因此控制污染物到大气中的排放。
为了制造这些传感器,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使用被安置在可移动的带槽口的目标对面的电压源型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通常具有三个传感器引脚,以将以电压变化形式的检测信号传送给发动机控制计算机。
近年来,开发了新的传感器技术,即电流源型传感器。这些传感器以电流变化的形式传递信息。
根据所使用的传感器的类型,在发动机控制计算机处存在不同的专用硬件接口,其使得能够将所述传感器联接到所述发动机控制计算机。该接口尤其使得能够利用(电子计算机中的)合适的电子装置来生成和接收适于管理(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内燃发动机)的电信号。
于是,在设计发动机控制计算机时,需要根据所连接的传感器的类型(即电压源型传感器或电流源型传感器)来更改其硬件接口。因此,一旦选择了所实现的传感器,就不能再例如在车辆的使用寿命期间改变传感器的类型,因为硬件接口不具有适应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动联接检测装置,其使得能够部分或全部地弥补所引用的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其包括第一计算机引脚、第二计算机引脚、第三计算机引脚、硬件接口,硬件接口包括分别联接到第一计算机引脚、第二计算机引脚和第三计算机引脚的第一硬件接口输入、第二硬件接口输入、第三硬件接口输入,其特征在于,硬件接口包括具有第一电阻的第一引脚和第一电阻的第二引脚的第一电阻、具有第二电阻的第一引脚和第二电阻的第二引脚的第二电阻、晶体管、比较器;第一电阻的第一引脚一方面联接到第一硬件接口引脚并且另一方面联接到晶体管的第一引脚;此外,第一电阻的第二引脚一方面联接到第二电阻的第一引脚并且另一方面联接到晶体管的第二引脚,晶体管包括第三引脚;第二电阻的第二引脚一方面联接到第二硬件接口引脚并且另一方面联接到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第二硬件接口引脚联接到第一硬件接口输出;比较器还包括第一输入;比较器的第一输出联接到第二硬件接口输出。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联接到电子计算机的传感器的自动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第一步骤e1),切换晶体管,以便一方面使第一电阻短路,并且另一方面在第一计算机引脚与第二计算机引脚之间施加约为第二电阻的阻抗,
b. 第二步骤e2),读取由联接到计算机的所述传感器产生的信号,
c. 第三步骤e3),将联接到计算机的传感器产生的信号的值与参考值Vref1进行比较,在比较结果为正的情况下则转至第四步骤e4),并且在比较结果为负的情况下转至第六步骤e6),
d. 第四步骤e4),发信号通知在传感器的电池电压处存在短路型故障,
e. 第六步骤e6),将代表联接到计算机的传感器的信号的值与参考值Vref2进行比较,在比较结果为负的情况下则转至第八步骤e8),并且在比较结果为正的情况下转至第十四步骤e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国大陆汽车公司;大陆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法国大陆汽车公司;大陆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843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